PDF下载
大健康背景下食品营养与健康的探讨

卜静舒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摘要: 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形成大健康产业模式。大健康背景下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尤为重要,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的情况下,饮食结构发生巨大的转变,吃出健康成为当前人们营养保健的关键一环。但是从当前信息化发展模式来看,人们对饮食方面的重视度不足,只注重满足口欲,不注重身体健康问题,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本文将以大健康为背景,对食品营养与健康进行分析,为国民健康饮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健康背景;食品营养与健康;战略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570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内容,但是当前社会的饮食与传统饮食不同,不仅是填饱肚子或者满足口腹欲,还要通过饮食获取相应的营养,维持生命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古代便将饮食作为一门学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饮食的追求过于精细化,因为饮食形成疾病数量也随着增多。因此更需要加强对饮食健康的重视,保证饮食的合理性,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保证营养的均衡性。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生活中饮食是维持身体营养物质和生命健康的基本物质,饮食的营养可以为身体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促进各项组织器官的协调发展。在人体的营养补充中,需要保证营养的均衡性,避免导致身体出现阴阳失调的问题,造成疾病入侵。可以通过对饮食营养的调节和补充,达到预防效果。饮食健康和营养也是疾病防范于未然的关键,可以通过人体免疫功能的平衡,改善生活品质,提升身体免疫力,达到养生保健作用,提升生命品质。必须要吃的合理,吃的健康,才能形成健康的体质。

大健康战略下膳食习惯的影响

加大植物性食物的摄入量

大健康战略的实施下,人们开始意识到植物性食品对身体健康的优势作用,并在饮食结构中加大了植物食物的摄入比例。在日常饮食中加大水果、蔬菜以及粗粮等方面的摄入量,通过植物性食物的摄入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这与植物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丰富有关,植物性食物的摄入更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状态。

降低对肉类食物的摄入量

大健康战略下,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明显提升,并意识到肉类动物食品摄入的危害,并减少对肉类食物的摄取量。肉类食物中含有比较多的胆固醇和脂肪,这些物质的大量摄入,容易加大癌症以及心血管患病风险。因此,在日常饮食中,需要适当减少肉类食品的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保证饮食的多样性

大健康战略下强调饮食的多样化和营养的均衡化。也就是在饮食中需要摄入多种类型的食物,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要素多元化。比如,在饮食的摄入中需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尽可能增加粗粮、蔬菜等食物的摄入量,减少肉类动物性食品的摄入。

采用低盐低糖健康饮食方式
    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提升,不仅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饮食方式也有明显的转变,外卖、快餐等成为当前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饮食,模式。但是这些食物中由于含有比较多的糖分、油脂和盐类,长期食用容易形成健康问题。大健康战略推广下,强调低盐、低糖、低脂饮食,减少人们对糖分和盐类的摄入,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等风险。

食不过量保持运动

人体健康的保持中,饮食和运动是两个重要因素,食物可以为人提供营养和能量,运动则是消耗能量的主要途径。如果人体过量进食不参加运动,摄入的多余能量和热量会在人体中通过脂肪的方式囤积,导致体重增加,造成肥胖或者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同时如果饮食不足,会因为人体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导致体重过重或者消瘦。体重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缩短寿命。因此饮食需要与健康结合,达到均衡发展,保证摄入的营养满足人体正常能量需求,同时又不会造成能量过剩的问题,维持正常体重。此外,适当的运动还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

合理搭配三餐

合理搭配三餐是保证饮食健康的关键,需要通过三餐的合理搭配保证营养的均衡性,一般早餐提供的能量占一天内总能量的25%左右,午餐的能量占40%左右,晚餐的能量占35%左右。具体的三餐可以根据个人的劳动强度、职业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行调节。首先要保证每天早餐饮食的营养充足,午餐的饮食营养均衡,晚餐则可以适当减量,尽量不要吃的过饱。同时减少零食的摄入,可以作为间餐适当补充营养。由于零食的热量比较高,因此零食的能量也要计入到一天的能量中。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水量要达到2500ml左右。强体力劳动以及高温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减少对饮料的摄入。

尽量吃新鲜卫生食物

通过统计,一个健康的人一生需要摄入食物需要达到60吨以上,包括粮食、水以及饮料等。人体通过食物的摄入获取必要的营养素,满足自身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需求。同时还需要警惕不新鲜食物中有害物质可能诱发的各种疾病。健康的饮食理论中,食物选材是第一步,必须要保证选购食材的新鲜性和卫生性。同时采购的食物要合理储藏,避免食物变质,以及被细菌污染。所有的食物都要通过高温加热消毒,避免里面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同时适当延长保存时间,如果短期存储可以冷藏在4到8℃,这个温度无法全面消灭微生物。-12到-23℃冻藏温度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保持食材的新鲜性,稍微延长储藏时间,保证食物卫生,避免食入后影响身体健康。

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直接影响人体消化效果,部分人饮食习惯狼吞虎咽的方式,一碗饭不细嚼便下肚。导致食物没有咀嚼充分便进入胃中,影响人体消化,容易造成胃溃疡和胃肠炎。进食过程中如果采用细嚼慢咽的方式,可以将食物与消化酶、唾液等充分结合,达到搅拌的效果,促进人体吸收和消化。同时部分人喜欢吃烫食,太烫的食物容易引发口腔溃疡,对牙齿和牙龈也会造成危害,导致牙龈溃烂等。太烫的食物进入食道会导致食道的粘膜受损,引发一些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破坏味蕾,失去味觉,造成人对食物的欲望降低。此外,加强对美食的节制,避免饮食中出现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最终导致胆道疾病或者胰腺炎等。

结语:

  综上所述,大健康战略下,食品营养与健康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对膳食营养研究也具有比较深的影响作用。营养与健康意识培养中需要从营养搭配、营养摄入、饮食安全等方面综合考量,保证摄入的营养元素可以满足身体发育需求。改善平时暴饮暴食以及多盐多糖的饮食不良习惯,从健康方面入手,做好饮食搭配,并配合运动,保证人体健康,提升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尚竺莹.大健康背景下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食品,2023(07):134-136.

刘泽龙,李健,王静等.“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06):72-80.

王玉宏.大健康时代下保健品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22(27):128-130.

李占超,闫爽,王小鹏等.食品大健康背景下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与创新[J].食品界,2022(06):79-81.

李晶.通识课《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251-252.
作者简介:姓名卜静舒(出生年1991年), 性别女, 民族汉,籍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职务营养科副科长,职称研究实习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 营养或者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