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物理生活化教学指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物理生活化教学要求我们,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生活中学物理,再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
二、核心素养对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要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不断突出生活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物理课程的实用价值,挖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有效完成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教师要深度挖掘各种教学方法,要把日常生活常见的物理生活现象和问题引入课堂,对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加以拓展,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目标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概念与知识的记忆忽略向生活拓展
物理被称为“万物之理”,物理中许多知识都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但是由于物理的知识点、公式等也很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偏向于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将其与生活相结合,造成了物理与生活相脱节。例如,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时,教师只顾传授三态变化知识,但是如果将其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去做冰块,再让冰块融化成水,再变成水蒸气,课堂就生动的多,也更利于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2.只强调习题练习的重要性忽略解决实际问题
虽然《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在许多教师心里,“唯分数论”依旧存在,在上课时,将考试重点作为课堂讲解的重要目标,加强习题练习以寻求更高的分数,从而造成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大忽略。作为教师,不要让物理学习仅仅变成了机械的记忆,物理学科的学习不能只追求记忆更多的原理答对更多的题,更要知道原理背后的故事,理解这些原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让物理学科的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3.只重视实验讲解,忽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一些乡村学校,由于实验设备有限,教师往往只注重实验的讲解,通过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观看实验,而为对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进行培养。这种做法看似避免了教学事故,提高了课堂效率,但事实上,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学生丧失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以新课标为依据
教师要仔细阅读课标,以课标为依据,立足新课标,梳理生活化教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徜徉物理学习的海洋。
(二)更新课堂设计
物理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展开,物理课堂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根本任务。仔细观察学情,了解学生生活常态,以此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从而生成一堂贴近生活的,充满趣味的物理课堂。课堂内容围绕学生实际设计,实验就地取材,不仅引起学生兴趣,更将知识讲的通俗易懂。
(三)注重生活现象的结合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物理学科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能够积极的探索知识的来源,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知识来源的基础之上实现学习的任务。因此,教师要注重对生活中物理现象引导性作用而非强行灌输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善于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引导性的过程讲述出来,特别是要善于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物理形象的产生原因、产生背景及产生后果,真正的让学生放手去认识物理现象。
(四)拓展课程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物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物理的学习,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不断地鼓励和引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引导物理课堂更加生动的发展。
总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不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断将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向更深处探索。
参考文献:
[1]“以问促思”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 孙玉燕. 内蒙古教育. 2016(30)
[2]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思考与探索[J]. 沈春峰. 文理导航(中旬). 2012(12)
[3]让初中物理课堂随风散馥[J]. 李建国. 新课程(上). 2013(03)
[4]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J]. 李新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9)
[5]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 马紫春. 学周刊. 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