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气象服务,气象服务离不开气象技术装备的保障工作,气象台站的实际工作当中,绝大部分气象工作人员对气象技术装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都是报以忽略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设备使用正确,保障工作不需要引起重视,有人觉得保障的成本太高,实际上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因为当前的气象技术装备都非常的先进,价格当然也十分的高昂,不重视维护,最终只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文根据泽普县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现状,摘出了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围绕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要求
首先,在气象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之前,要综合考虑和完善规划。为了更好地适应气象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保证气象台站的正常运行,所采用的气象设备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现代气象服务的需要。第二,在气象观测业务中,为了尽可能减少气象观测次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必须建立在气象观测库中各种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三是做好设备供应、仪器维修保养等工作,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随时加强对气象台站各类气象设备的检查工作,一旦备料不足,就要及时检查,它们应在第一时间补充,确保气象设备故障良好,能及时修复,提高气象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气象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泽普县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现状
2.1.保障工作结构不合理。目前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建设尚落后,技术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气象技术和装备保障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约束和指导。制约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2.2人才不足。现阶段,各级气象部门的气象技术装备保证人还不足。特别是县级气象单位特别不足,无法适应。现代气象业务发展技术和装备保障工作的要求。第一,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员工自身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第二,技术保障人员还没有形成全面的再教育制度。合格的气象设备技术保障人员。第三,气象台站面临着重视天气、设备使用、日常维护等相关问题,尚未制定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人员的培训方案,使大部分保障人员在技术方面进行专项培训行业的发展还不完善,实践支持经验也不足,因此有必要将气象技术融入气象技术支持工作中。第四,观察员兼职维修气象设备任务现象在县级气象部门普遍存在,因为对于气象设备的维修如果技术不够专业,不仅会大大提高气象设备技术保障工作的失败率,这对工作的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安保资金不足,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由于支持资金不足,一些县级气象部门在气象设备供应、设备更新维修、维护保养达不到预期。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发展对策
3.1完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机制
据县级气象部门介绍,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实际需要,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为保证气象光备用技术支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合理的指导。首先要与时俱进,逐步完善气象装备体系优化,以跟上气象业务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气象服务基层水平和台站装备保障水平。二是根据综合气象观测现状,构建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建立健全气象装备保障联动机制,并认真考虑各县气象部门对各类气象设备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参与设备的规划、同步,密切跟踪施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配套管理。三是建立故障处理的评价标准和通报制度,完善气象技术设备定期检查和日常维护业务规范,有效提高气象设备维护质量。在维修费用较高的情况下,气象部门还可以依靠公开招标选择专业技术运维公司等形式,积极探索气象技术装备社会化运营模式。联合运维公司加强乡镇气象信息人员技能培训基层设备保障工作要在县乡两级开展,建立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体系,保障业务机构与运维公司合作,负责辖区内气象技术装备维护的合作管理和保障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县乡两级区域自动气象站联合管理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基层气象站的技术支持成本,提高了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水平。
3.2加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队伍的培训
加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队伍的培训,不仅是保障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人员内部培训的重点,重点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提高县级气象技术保障工作质量。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的保障任务和人才需求,积极向高校引进适合气象技术和装备保障的人才,补充一级气象部门保障队伍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培训,开展气象培训技术装备保障管理培训班,定期邀请气象装备技术保障工作专家为人员讲课,并讨论了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和设备检定技术对气象设备和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人员能够深入掌握气象装备保障管理工作。
3.3对于气象学的基础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与其他历史悠久的学科相比,气象学的历史更为漫长。对于气象学的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研究水平还不是很高。因此,要更好地开展气象工作,就必须注重基础理论层面的深入研究,使更深层次的实验对气候变化有更充分的理论依据,推导出环境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复杂关系。
3.4提高气象预测精准度
为使县级气象灾害预报和抗灾达到更高的标准,建立气象服务站,为气候实现更及时有效的探测,通过固定的气象点可以为不同地区的用户做出不同的天气预报。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科学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气候预测。建立相应的预报系统,服务于防灾体系和减灾防灾体系,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灾害管理水平。
3.5加大资金投入
县级气象部门要抓紧加强资金筹措,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对县级重点气象建设项目的支持,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是要建立技术装备、备品备件采购、验收、运输、供应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气象装备供应体系,增强气象装备技术保障能力。二是加强综合台网监测能力建设,借助综合气象观测台网监测系统,对观测台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充分发挥,集中资源做好气象技术保障工作,通过实时监测、设备报警及相关技术指导,及时设置气象仪器进行维修保障管理。最后,要加强气象科学的研发,发挥自身优势,集中资源做好各项工作。
总结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是保证整个气象事业正常稳定发展的关键。所以县级气象部门应高度重视完善气象技术装备的保障机制,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开展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而是非常细致且繁琐的,所以最好是专门人员,身兼数职就注定无法专注一项工作,及时关注气象工作者是否掌握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足够的工作经验,以及过硬的专业水平,也要考虑工作人员的疲劳期,保证排班换班的科学有效性。除此之外,做好制度建设,全部气象工作人员都进行基础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培训,从而保证气象设备正常运行,气象业务顺利展开。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工作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张子明. 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现状及思考[J]. 农家科技, 2020, 000(002):128.
[2] 郗秉韬. 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现状及思考[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22).
[3] 赵艳红, 唐振斌. 新业务系统下发展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若干思考[J]. 科技风, 2019, 370(02):105.
[4] 韩伟中, 陈新. 加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农技服务, 2016, 33(13):105-105.
作者简介:李建文(1991.12),男,汉族,甘肃省靖远县人,大专,11级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应用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