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新课改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对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需要数学教师通过实际教学不断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核心素养为主,引导小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数据分析学习,能够亲身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且能够根据数据提取出有效的信息,通过分析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据分析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是先调查研究,然后收集数据,再分析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了解同样的信息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一方面,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相同事情的数据收集,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二、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策略(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数据分析的过程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大量的数据提取和处理工作。对小学生来说,这个过程非常枯燥,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激情。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将已经收集到的数据输送给学生,直接让他们进行整理和分析。因为缺乏对事件的了解和兴趣,学生很难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的数据分析过程当中,在学习过程当中感觉枯燥很容易让他们分析错误,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感兴趣的事件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感兴趣的游戏进行讨论,让他们统计班里对哪类游戏感兴趣的人数最多,对哪类游戏感兴趣的人数最少。那么在实际的数据收集过程当中,他们可能很想知道自己的同伴对哪类游戏感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到数据收集的过程当中。另外,在数据收集的过程当中,他们发现同自己具有相同游戏爱好的人时,会比较开心。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数据收集的积极性。感悟数据的价值体会数据的意义.学生需要充分经历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读数据、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师:面对这些同学的身高数据,你打算如何处理,使它们更有利于我们观察与分析思考?
生:制作表格。
生:应该制作一个关于同学们身高的统计表。
生:还可以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
师:不错!请在学习材料纸上完成自己的思考。(学生自由填写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能一眼看出12岁时身高最高。生s:直条虽然在不断升高,但变化是有起伏的。
师: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多少,很方便,可老师觉得这里的数据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请同学们与同伴交流讨论一下,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生。:我感觉身高的多少已经知道了,就是每年增加多少反映不够直观。
师:下面,我们共同探讨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吧!(课件呈现学生身高的折线统计图制作过程)
生:先在横线上标注年龄(6~12岁),竖线表示身高,即每个格子代表5厘米;再根据年龄在竖线上找到对应的身高,描出小圆点,写清楚身高的数值;最后从6岁开始,一直到12岁,有顺序地连接这些小圓点,就变成了折线统计图。
生。:先看清楚年龄、身高,对应着描点,再按从小到大的年龄顺序连接这些点,就制成了折线统计图。
师:“百说不如一做”,在练习纸上把自己身高变化的折线统计图画出来吧!(学生根据课件演示的方法,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不断增强学生的数据思考和数据分析能力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活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自主探索能力,才能够使这一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很好的提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如教师可以率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一组女生,她们每个人踢毽子的数量分别为10、10、10、10,那么这一组数据中哪一个数字能够代表这一小组的踢毽子水平呢?”学生肯定会回答“10”。这个时候给予学生肯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一个更有深度的问题,“另外有一组男生,他们每个人踢毽子的数量分别为7、8、9、12,那么哪个数字能够代表这一小组的踢毽子水平呢?”这个题相较于上一个题难度明显增加,因此会很快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引入平均数这一概念,然后让他们使用平均数对该组数据进行分析,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深刻理解这一抽象概念,还让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创立问题情境,将数据统计内容趣味性地引入对小学生来说,要想使他们良好地开展学习,就必须为其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进行趣味教学。例如,可以设定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班级元旦晚会上,想要为同学们准备一些水果,那么应该准备哪些水果呢?每种水果买多少合适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班级水果喜爱情况的调查,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实际参与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短时间内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整合技术优势,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其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在目前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运用现代技术,有效地融合现代技术与传统教育,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增强感性体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此外,通过互联网搜索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帮助自己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等, “数据分析观念”作为十大数学观念之一,不但利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也能够促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数学老师要着重对小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地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效果,使小学生的“数学分析观念”得到提升;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常明,祁仁东.小学数据分析教学中的数学经验再生[J].教学与管理,2020(11):54-56.
[2]张晗珺.大数据背景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59-260.[3]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