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物理创设问题模式教学策略

郑周才

双柏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675100

摘要: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在问题的设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设置问题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没有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其次,教师因提问的方式、呈现问题的形式以及问题的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学生害怕被教师提问,而不是期待被教师提问。最后,教师没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追踪,以发挥提问的效用,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设置适当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舒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物理;问题设置;学科素养
DOI:10.12721/ccn.2022.15713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设置预习问题,驱动学生自学

课前预习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通过阅读等方式自主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是一项重要要求,这也让课前预习变得更重要。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深化对课本内容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学生会根据问题尝试通过思考进行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提及学生不懂的问题,为学生深入思考腾出时间,进而提升学习效率。笔者曾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预习环节是被严重忽视的。部分学生以看不懂课本为由,不参与教师的预习任务。部分教师以习题代替具体的预习环节。其实预习环节进行的方式需要教师认真地策划,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入相关认知的内核。教师在预习中设置文本,本质上就是对课本重新建构,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教师创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与课本融合起来,进而发现其中的奥秘。教师在预习中设置问题要关注学生的三个方面:一是所提的问题能不能与学生的基本认知对接,二是所提的问题能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三是所提的问题能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地思考。通过教师有效地设置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导入创设问题,营造互动氛围

对于初中物理而言,课堂的导入十分重要。物理课堂基本以探究问题为主,通过教师的精彩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教学方式,将教材中的认知转化为生动的情境问题呈现给学生,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喜好,使他们在上课前形成对探究的期待。教师上课并不是直接解决学生预习遇到的问题,而是引入新的认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地了解解决预习问题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如钢丝钳、杆秤、瓶盖起子、道钉撬、火钳等装在一个布袋里,让学生在摸的过程中猜这些工具的名称。通过设置猜谜游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他们通过双手感知出工具的特点,为后续的探究做铺垫,这个游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将生活与物理相融合的欲望。在学生进一步地观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这些工具的特点。在学生的表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杠杆的概念进行陈述,即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通过设置情境问题引出在具体实物中归纳出的概念。基于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导入部分理解概念,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氛围。由此可见,物理课堂的导入要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能调动课堂的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二是通过引发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健康的学习状态;三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能让学生主动又积极地思考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巧妙地穿插在导入中,一方面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另外一方面提升学生思考的质量。因为导入中插入的问题不但直观生动,并且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这样的艺术性的基于问题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导入及导入中插入的问题。总之,导入是一门艺术,将问题的设置与导入连接起来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三、以习题为载体,让教研有根基

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 作业批改的反馈,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题目学生错 误率特别高,即便是教师本人,也往往受思维定式 的影响,在处理某些“经典”例题时,也不免带有“经 验”之嫌。如这样一道习题:假设钢瓶内储满 9 千克 液化气, 钢瓶容积为 0. 3m3,今用去一半, 则钢瓶内剩 下的液化气密度为多少? 老师的通常解法是质量减 半, 气体体积不变, 所以结果是 15kg/m3。一学生对此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液化气由于加压,在瓶 内是液态形式存在,所以体积也是减半的。对于这 样的质疑,其任课教师非但没有轻易否定,而且马 上和同组的几个教师展开了讨论。这样的讨论有可 能没有统一的结论, 但重要的是在和同事的讨论 中,提出问题的老师和参与讨论的老师都从中获取 了不同的体验, 这正是教研的魅力所在。

四、人人可发起,个个能参与,畅所欲言无权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教 研”的意识,每个人也都应该是“教研”的发起者, 教师在教学中一旦发现问题,特别是一些细小的问 题,就应该紧抓不放,如前所述,不限场合不限形 式, 否则就会因问题的细小而转瞬即逝。作为教研的发起者,既然通过某种平台提出 问题发起讨论,那就要有始有终,参与全过程,掌控 全过程, 直到圆满地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为止。 教研的发起人是不固定的,提出问题的时机和场 合也是任意的,所以教研的参与者一般都是被动 的。这就要求参与者要与发起人一样具有参与教 研的热情和紧迫性,这样,教研才能顺利地开展 起来。 其实,教研活动对发起者是必须的、紧迫 的,对参与者来讲,往往也是有益的,有时还能得到 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即使有的问题没有标准答 案,但在讨论中问题的实质就会像云散日出一样越 来越清晰。教研没有讲台,没有话筒, 因此就没有 了权威,没有了专家, 人人都是参与者。谁也不必拘 谨畏缩。谁的发言正确, 自会有公正的评判。教研,虽然每次活动的人数不多,解决的问 题不大,但经常进行这种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 理念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更新,教学知识渐渐地被完 善、补充,教学技能得以加强。经常性的教研,还 在老师之间产生了一种长期的“相互作用”,通过这 种作用而形成了一个看似无界实则有界的氛围。在 这个氛围里, 使人进步的正能量得以不断地聚集。 而这样的氛围,正是我们全力推进课程改革、构建 乐学之城所必需的。

结束语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将这些认知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建构基于问题设置的初中物理课堂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改变传输知识的教学方式,设置多样的提问机制,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物理,在疑惑中认知物理。在物理课堂中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彰显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显现出教师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永刚.基于问题链的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解决案例——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0(6).

[2]付晓燕.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7).

[3]张广迪,杨明清,王庆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育与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166-167.

[4]王绍刚,向优生,胡爱华.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课堂5E教学模式——以“生活中的透镜”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21,43(9):65,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