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骼病变(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作为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髋关节病症,其病程演变往往导致严峻后果。据统计,大约超过半数的患者会经历髋关节结构的不可逆损伤,这不仅引发剧烈的疼痛,更深层次地影响了关节的正常功能[1]。对于ONFH患者而言,全面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疗法之一便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随着技术与设备在人工关节领域的持续发展,多种微创手术方法被引入到THA实践中[2-3]。据多项研究揭示,采用短柄髋关节假体设计能有效减少在DAA手术中处理股骨端的复杂性[4-5]为解决这些难题,研究人员引入了短柄假体技术。此外,它避免了远端股骨的解剖不适应,保留了更多的骨结构,为可能的未来翻修手术提供了便利。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比两者的效果,来揭示短柄可能的优势。以下是我们得出的初步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条件包括:根据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患者病情超过Ⅱ期的股骨头坏死病例;手术中采用侧卧位的DAA入路;并选择植入生物型短柄或标准柄股骨假体的个体。排除条件涉及: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有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情况;患有影响THA手术侧肢体活动和感觉的疾病;以及临床数据不全的患者。从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本研究聚焦于科室接诊的14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详细资料,涉及145个髋关节。我们将这些病例根据股骨柄假体的不同设计分为两个亚组:短柄组,包含69例患者和69个髋关节;标准柄组则有76例患者和76个髋关节。关于患者的基本人口统计信息,如年龄、性别以及体质指数(BMI),在两组之间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这些变量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皆由同一个医疗团队执行。患者采取侧卧姿态,使用DAA技术。在对受影响的肢体进行标准消毒和铺巾后,从髂前上棘下方约2cm处开始,沿着指向腓骨小头的方向切开皮肤,切口长度约为10cm,如有必要,手术中可适当增加长度。逐步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浅筋膜,直至暴露出股直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的空隙。接着,结扎旋股外侧动脉的上升分支,将股直肌的返折头向内拉开,以此扩大上述间隙。然后切开前方的关节囊,并进一步去除盂唇,以便全面展示髋关节。在股骨颈与颈部的交接点执行垂直于股骨颈的截骨手术,随后测量股骨头的最大尺寸。接着,利用拉钩技术揭示髋臼,并移除盂唇和关节囊,同时清除周围的骨刺。逐步使用更大号的髋臼锉来修整髋臼,直至骨髓下的软骨出现均匀的出血现象。通过双齿骨撬从后面提升股骨大转子,依次扩大髓腔后,植入股骨柄假体和股骨头假体,最终复位髋关节。完成髋关节的稳固性和活动性评估后,对切口进行彻底清洁,按照层次逐一实施缝合。在白杯假体方面,短柄组和标准柄组共享的是G20骨髓腔适应的外杯设计。
1.3术前及术后处理
实施全身麻醉配合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同时在手术前30分钟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抗生素以防止感染。为控制术中出血,同样在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1克的氨甲环酸。术后,连续48小时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来防范关节置换后的感染风险。术后每日一次皮下注射4400单位的低分子肝素,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后转为口服利伐沙班,剂量为每日10毫克。此外,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疼痛管理。我们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患肢的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从术后第3天开始逐步进行部分负重锻炼,并逐渐恢复正常负荷的活动。
1.4观察指标
手术相关参数包括: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的尺寸以及手术期间的失血量。失血量的估计遵循Gross公式,即失血量等于手术前的红细胞体积减去术后第一天的红细胞体积,再乘以手术前的血容量。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x̄±s)
3讨论
先前的科研指出,短柄假体在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的THA手术中显示出优秀的疗效,但在ONFH患者群体中的应用研究相对匮乏[6]。ONFH与原发性骨关节炎的关键差异在于,它常见于年轻且活动度高的个体,因此在手术中更强调保存骨质、改善股骨近端的骨骼重构、减少应力屏蔽,以期实现假体的良好存活率。此外,假体不需要深入股骨干髓腔,减少了扩髓过程中的出血,短柄更便于插入股骨近端,几乎不引起股骨干应力遮挡效应。因此,手术过程中发生股骨颈或股骨干骨折的风险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对于ONFH的THA手术,短柄髋关节假体在DDA方法下优于标准柄,它能降低操作过程中股骨侧的技术挑战,缩减手术时长,降低术中出血量。此外,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三个月内,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参考文献
[1]陈凯佳,刘景云,曹宁,等.组织工程技术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4,28(9):1450-1456.
[2]陈一新,刘建军,张晓刚,等.外泌体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康复,2023,14(12):75-80.
[3]段亚威,孙永强,阎亮,等.富血小板血浆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4):67-70,78.
[4]许京华,杜贵强,张晓东,等.温肾祛瘀法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健|康必读,2020(17):59.
[5]靳江波,李堂贵,蔡周文,等.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在中青年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4):51-54.
[6]赵德伟,范德超.股骨头坏死血供障碍分期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指导意义[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15(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