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职业院校推行“1+X”证书制度的实践研究

王威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摘要: “1+X”证书制度是结合校企合作制度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教学改革、使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质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一个契机,迎合“放管服”改革制度的需要、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及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工作中严格把控学生毕业关,对入校证书种类重量更要重质,严格把控证书的颁发考核。实施中应围绕重点学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专业团队建立高质量培训师资、多元合作,校企共建、科学构建评价及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了以企业、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以及第三方的综合平台,为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高综合素养的人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践;综合素养
DOI:10.12721/ccn.202.157027
基金资助:2021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2021221)
文章地址: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就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学校之间机制的紧密衔接,国务院提出了“1+X”证书制度[1]。“1+X”证书制度是结合校企合作制度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教学改革、使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质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一个契机[2]。“1+X”证书制度为应对新时代各行各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的快速步伐、解决创新型复合型技术人才需求的客观事实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同时对于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强化学生职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所带来的矛盾以及对建设现代化高技术强国推进现代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3]

1 实施“1+X”证书的意义

1.1 迎合“放管服”改革制度的需要

2017年教育部等部门提出了“放管服”改革制度,给予高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赋予了比较自由的办学权利,让高职院校有了自主办学的能力,如何用好“放管服”是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成功的重点要素。“1+X”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院校有效打通与企业之间的隔阂、通畅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与保障、是强化学校主体办学的重要表现、是学校教学学术权利实施的重要举措。“放管服”制度是推行“1+X”证书制度的有效保障,能够将职业证书有效的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市场成为教学导向,让教师以及专业教学管理人员有效发挥自身的技术特长。借助于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培训平台可以有效协调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高质量职业技能型人才[4]

1.2 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适应市场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为目的,为了适应这种企业的用人需求,国家提出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政策,引导实施在高职阶段推进“1+X”证书制度、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执业证书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引入,能够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与企业的需求进一步的紧密联系起来。职业资格证书是在人力资源部门的严谨的研究之下制定出来的,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用人需求的连接与纽带,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要求更加适应企业的要求、更加适应市场制度。在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参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能够使教育、教学改革获得实质性的发展、能够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与市场相衔接的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让受培训者就业的质量更加高效、准确[5]。高等职业院校推着推行“1+X”证书制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导向,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的制定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学体系与职业证书体系二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能够最大限度的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的、具有企业需求资质的人力资源[6]

1.3 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所引入的职业技能证书等各种证书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企业所需求为导向、企业的急需的人才上岗所需要的证书,“1+X”证书是对取得证书人员的水平的肯定,是对学生所具有的技能进行一个真实的、客观的评判,“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适应企业岗位的专业人才[7]。通过“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学习更加深入、系统,对所需要面对的就业方向、所学习的目标、毕业要求以及企业需求等具有更加科学的定位。通过各种证书的学习以及了解、考核,学生能够更加专业清晰的了解将要就业的岗位的具体情况,能够对自己就业形势有客观、公正的判断,进而将这种学习的压力转化为动力,通过取得各种证书进而获得成就感,更加努力的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文化,成为更加有底蕴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技术才[8]

1.4 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就业率,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到企业实际需求的相关知识及技能,获得更加综合的动手实践能力,而“1+X”证书制度的引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以证书的形式进行体现,同时满足了企业对所需要持证上岗的需求,减少了企业相关的培训、考核流程以及时间和金钱成本,增加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与综合实力,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了更加突出的竞争力[9]。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对于就业形式以及将要就业的岗位具有清晰的了解,在就职后工作中会减少熟悉的时间,很快的进入工作的角色,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而赢得更加好的口碑,为将来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选择打好基础,使企业更加相信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高职高级人才,更加愿意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10]

2 “1+X”证书制度引入的工作要点

2.1 严格把控学生毕业关

“1+X”证书制度中的“1”是学生所需要取得的学历证明证书,即毕业证。学历证书是对学生顺利完成高职阶段教育的一种肯定以及证明,是对学生完成了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背书,证明学生在高职学习阶段圆满的完成了相关的教学任务,取得了高等职业毕业资格,因此,在高职教育学习阶段应严格把控学生的日常教学,督促学生完成高职阶段必须要完成的理论课程、实验以及实践等相关学习内容,不能因为为了取得更多的相关证书而荒废了高职阶段所需要学习的常规教育课程任务。高职阶段的常规教学任务是学生就职立业的基础,而各种资格证书主要是学生进行素质提升的一种手段,在整个高职学习过程中不应本末倒置,而应将“1+X”证书制度中的“1”深化夯实,努力督促学生打好基础以适应将来的就职岗位。

2.2 严格把控入校证书种类重量更要重质

在“1+X”证书中的X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相关政策推出之后各类培训机构以及企业等推出的各种各样的证书,由于“1+X”证书推出时间不长,各项制度仍在完善之中,造成了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各类证书良莠不齐,除了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职业技能证书外,其余的证书也纷纷涌入校园,作为没有步入社会经验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各类培训证书其含金量多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而且各类证书取得所发生的收费不低,且认可度还需认证,因此就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在将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引入的同时,由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专业的人员对各类证书进行专业的甄别,要优选具有针对性强与、本校相关专业相结合、是企业所真正需要的证书,让证书能够与学校相结合、相互促进、与专业相融合,在就业时起到加分的效果。通过甄选证书过程替学生梳理出与学校所学专业相一致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学有所用、让企业所求有人、让证书学习的内容与学校的教学理念相互融合贯通,让证书成为提高学生就业优势的助力,取得各种证书数量的同时,也增加学生所取得的证书的含金量,在注重证书的数量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各类证书的质量。

2.3 完善证书培训制度、健全证书培训体系

新形势下对于教育证书培训的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证书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完善证书培训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多措并举、以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证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证书培训体系的建设。

要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依据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学科特点准确把握企业需求、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完善制定出符合当下企业以及现代化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机制,做到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机制的建立应根据具体情况因人施教、因需而定,紧紧围绕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标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素质,同时兼顾到学校的专业发展以及企业的需求,让培训机制成为助力,形成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特点鲜明的政策文件,提高培训效率、注重思想性同时也要突出实用性以及时代性,结合企业需求根据被培训学生的不同特点优化教育培训手段、拓展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渠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根据不同证书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结合高等职业院校正常教学,采用课堂、实践培训与实训相结合的等多种培训方式,整合现有的高职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以及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格局,同时在完善“1+X”证书机制过程中应避免对于各类证书的放水现象。

2.4 严格把控证书的颁发考核

考核以及颁发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结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应与培训、评价组织进行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做好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以及证书的颁发工作。从思想上应高度重视每一次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及颁发过程,要认识到每一次都是对机构、高校以及学生的一次考验,在此过程中应完善考核及证书颁发机制,规定流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考核过程应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基本条件建设相一致。可以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与相关职业课程考核相香结合,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在培训过程中由教务等相关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在教育教学实践实验等过程中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要相互协调、互相合作,共同做好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工作,保障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过程的顺利实施,高效的完成任务。对于考核所得的结果,可以得到相关的职业技能合格证书,同时也可以作为课程考试的最终成绩或参考成绩。对于考核的整体应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反应高等职业院校的典型课程、典型学科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考核方式应遵循客观规律,同时也要灵活多样,形式符合本身的自身规律,对于典型的考核工作应强化其工作任务以及能力。

在证书的颁发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证书颁发条例或相关文件进行颁发,严格按照证书颁发条件执行,由教务或相关专业部门实施发放审批制度,对于各学生取得的证书由相关管理人员剂型审核之后由专业人员发放。

3 “1+X”证书制度实践的具体策略

3.1 围绕重点学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各个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学科、专业方向有其本身侧重点,在实行“1+X”证书制度引入过程中,首先应做好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之间的有序衔接,系统整合专业与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使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与“1+X”的机制深度密切融合,优化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体系以及相关制度,根据具体情况适度调整教学重点,如教学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种类等,重新构建与“1+X”制度相切合的专业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应聘请相关专家对相关证书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本身的发展特点相结合,凝练出本身发展重点方向,以此为基础编制相关的考核标准以及相关的培训文件,教师及相关人员对此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使“1+X”制度依据人才发展特点融入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实行职业教育培训课程的项目化处理,在不同的阶段依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重点及培养要求具体实施教学,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与其职业发展能力相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以及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组建专业团队建立高质量培训师资

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工作与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一脉相承,相互沟通,但其中又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异,侧重点以及教学内容等会有交叉也会有不同,因此为了适应“1+X”证书制度更好的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重新组建专业的团队,建立高质量的“1+X”培训师资队伍。在“1+X”培训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学科发展特点全面培养、重点突出,师资建设也同样首先要突出专业带头人培养或引进重点学科以及相关专业的高质量学科带头人,由学科带头人深入学习相关制度的理论以及内涵,牵头组建专业的证书培训以及教学团队,实现新型“1+X”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团队组建后应培养专业的骨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整体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团队的培训教师综合素质,让教师在胜任日常教学过程的同时对于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等模式也做到熟练掌握,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组织的参与教育培训,提高教学水平。为此可以组织相关骨干教师整体进行培训、挂职锻炼等模式对其教学水平进行整体提高,为保障教学质量及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提供人才保障。在提高本校师资队伍的基础上,也可以聘请相关专业经验丰富的、具有突出业绩的相关培训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资源互补、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打造具有高水平、高技能、高职称的、高质量的专业师资培训队伍。

3.3多元合作,校企共建

“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与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企业合格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因此在“1+X”证书制度推行的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及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优势以及培训机构的专业团队及培训经验共同打造科学高效的“1+X”证书培训制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引入职业技能证书种类、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在制度实施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可以充分参加到企业的项目制定、洽谈、设计等过程中,让企业不止局限于理论教学,同时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企业的需求及管理现状。而企业也可以对高等职业院校提出自己所需要人才的标准,及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此过程中可以吸纳优秀的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丰富学生专业职业经验,引导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更早的融入到企业工作氛围之中。

3.4 科学构建评价及质量保证体系

“1+X”证书制度推行的逻辑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现有企业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是在现有教学体系基础上围绕学生学习及就业所开展起来的教学改革,其核心是加强企业学校相互之间的纽带与连接,让学生能够面向真实的职场环境,通过“1+X”证书的考核训练提升学生的全面综合素养。“1+X”证书制度推行的结果可以通过评价体系来进行判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减少“1+X”制度实施主力提升教学成效的有效手段。

“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质量保证体系全过程贯彻。质量保障体系围绕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学习评价等相关目标 为实现“1+X”证书制度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支撑。质量保证体系及监督体系为实现“1+X”证书制度落实主体责任、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激发学校企业及教职工学生的参与激情,完善了制度、健全了程序。参与者在新制度、新计划、新工艺、新规范等多个层面参与;在教室、实验室、线上等多个场合、场所积极开展各项创新学习。评价体系及质量保障体系的借力强调了参与者服务的态度,落实了对“1+X”证书制度的管理目标,通过及时精准化的服务体系、协商的方式,共同奔着全面培养21世纪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为“1+X”证书制度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保障。

“1+X”证书制度实施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构建了一个以企业、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以及第三方的综合平台,以高等职业院校为核心,以学历教育及职业技能证书为辅助,将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发展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具有高综合素养的人才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勇, 张铮, 郭琼. 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0):4.

[2] 邓泽民, 陈森森. 1+X证书中X证书的双属性与三作用——我国教育证书与劳动证书制度系统设计的视角[J]. 职教论坛, 2019(5):5.

[3] 戴岭, 程广文, 刘冬冬,等. "1+X"证书制度下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内在契合性,现实困境与消弭路径[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 38(11):8.

[4] 覃川. 1+X证书制度:促进类型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1):5.

[5] 丁天明. 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课证融通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20(16):6.

[6] 宋立, 梁师俊. 建设类高职院校"1+1+X\"现代学徒制共同体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25):4.

[7] 孔德兰, 李娇阳. 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内部治理:内涵,问题与实践路径[J]. 职教论坛, 2021, 37(9):8.

[8] 丁振国, 郭亚娜. 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与保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0):4.

[9] 颜珍平, 颜谦和, 刘志成. 高职院校构建"1+X"证书制度的思考[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 2020, 16(5):2.

[10] 张旭刚.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创新价值,应然向度和调适策略[J]. 教育与职业, 2021(5):7.

作者简介:王威(1982—),女,辽宁鞍山人,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