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修订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要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能力的核心素养,其修订原则中指出“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2019年新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出版,教材中增加了大量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如“问题探讨”、“与社会的联系”、“思考·讨论”、“从社会中来”等等。2019年教育部出台的“新高考评价体系”也明确强调要考查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系列的要求均说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生物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同时要回归生活。
一、“三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生物学本身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自新课改以来,中学生物教学越来越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也明确主张教学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与生活相联系,才可以实现教育的价值。所以不论是生物学科本身,还是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都应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构建高中生物课堂新的教学模式。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课前准备对于整个教学过程顺利高效地进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生活化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来说,课前准备更是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自身要根据教学内容,整合教材以及教材以外的案例和资源,准备恰当的教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生活走进课堂。例如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中,笔者将课前准备好的新鲜鸡蛋带到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打破蛋壳释放出完整的蛋黄(卵细胞),让学生用手触摸细胞膜(细胞的边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细胞膜的第一大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令学生印象深刻。其次,学生也要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例如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节课前让学生查看家里常用的糖有哪些?日常生活中还接触到哪些糖?这些糖(如白糖和冰糖)有区别吗?让学生上网先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如减肥为什么这么难?减肥产品科学有效吗?这些问题让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走近课堂,对新知识也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
(二)课堂展开生活化
1.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在正式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经验进行举例,提问或者回顾来达到引出新知识目的的行为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中的热点事件,日常生活实例等来进行课前导入。
如在“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这节课中,通过热点事件“2021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星际移民粮食问题有望解决”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二氧化碳是如何合成淀粉的?在讲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这节课中,以日常生活实中“有人喜欢吃生鸡蛋或溏心鸡蛋”导入,提问学生:鸡蛋生吃和煮熟吃,那个营养价值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将生活带进课堂。
2.课堂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生物学科表现机械麻木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对生物学中枯燥且易混淆的概念难以理解透彻,学生只是盲目地死记硬背,没能将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也没能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随着“三新高考”的落地,生物教学更应重视实践、生产应用,努力争取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习。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重视让学生“感兴趣,多关注,主动学”。生物学知识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日常生活常接触的话题为契入点,创设与之有联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在此氛围下课堂互动会更深入。因为学生自身有生活体验的具体记忆,会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参与积极性高涨,使学生能较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如在讲授“体温调节”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在描述感觉热和感觉冷的时候的生理变化,理解和掌握在炎热环境中和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在讲解具体知识点条件反射,让学生说出听见“李子、杨梅”等酸味食物时的身体反应,并分析这个过程的反射弧。也可选取某一同学的经历为主题,如人人都熟悉并经历过的感冒,让学生在课堂上描述自己感冒时的身体和生理变化,如体温变化,是否咳嗽、流涕、咽痛等不良反应,以及整个感冒的发展过程与其它同学分享。这部分可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调节的知识结合起来,在这样一个情境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教师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可补充说明病毒性感冒与细菌性感冒病症有所差别,用药也有所差别。将生活与教学有机联系,将自身经验融入知识学习中,能促进学生对内环境稳调节态的理解,明确其抽象概念,还能使学生树立健康生活观,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关心自身及家人的健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作业的作用不仅是巩固和拓展课堂知识,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问题。目前大多数作业脱离现实生活实践,作业类型单一,重量不重质,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枯燥心理,进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基于学生生活的生物学素材,开发出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后作业,对于学生而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作业,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生物学知识本质理解和运用,也有助于学生缓解作业负担。
如在学习完“内环境与稳态”内容后,布置作业:某些商家广告宣称碱性食品为“健康食品”、碱性水为“健康水”,请你判断: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可信?为什么?你会给周围的人什么建议?由学生运用本章节知识,自行查阅资料回答问题并提出建议。在学习完“植物的激素调节”后,布置作业:网络上总是流传不法商贩为了经济利益,给水果使用“避孕药”,打“激素”催熟,吃这样的水果会造成儿童性早熟。这种说法是否合理?由激素催熟的水果或蔬菜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由学生分小组开展分析调查,查阅资料,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在理解这些生物学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知是非,辨真假,不轻信和传递伪科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课堂教学对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优点是明显的。生活化课堂教学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生物学习成绩,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等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生活化教学使课堂回归生活,并通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切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适合“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齐方瑞.将生活融入高中生物课堂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5(05):142
[2] 李娇娇.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以《分子与细胞》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8
[3]马欢.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研究——以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4]谢莲.高中生物学课后生活化作业的设计研究与实践[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0
[5]单志琼.中学生物学有效作业的实践探析[J].生物学教学,2015(0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