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教学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也在时刻转变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鉴于此,教师不仅仅要完成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从唯物观、全球观、历史观的角度对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行解释和分析,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史料的分析能力、时空观念等,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家国情怀,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历史背景与时空为条件进行历史现象的分析与探究,科学、正确的对待史料,理解历史的内涵,体现历史育人价值。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概述。
针对历史核心素养一词,在 2017 年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高中历史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些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等,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良好的家国情怀。具体来说,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1)唯物史观:历史是客观的,已经发的,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对历史进行客观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通过历史表象,对历史本质进行有效的感知;(2)时空观念:在事件和现象分析中,引导学生在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中,以帮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观中,了解历史、感知历史,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掌握;(3)史料实证:在相关史料的分析与考证中,引导学生对获得的史料进行辨析,从中识别出具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史料作证的基础上,认识历史、学习历史,并逐渐形成必备的历史思维和品格;(4)历史解释:以时空观念和史料为基础,置身于历史时空中客观解释历史事件和现象,理解历史的局限性,逐渐培养学生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历史进行科学的解释;(5)家国情怀:在各种事件的探究与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家国思想与精神内涵,逐渐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并激发学生为民族和国家服务的精神,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途径。
1、围绕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理念。
以往的教学理念深深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并以高考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课堂毫无活力,学生苦不堪言,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学生的主动性了。教师必须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需求。一方面,革新知识教育方式,关注素养教育思想,不仅要关注历史基础知识教育,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思维品质、人格情怀等;另一方面,还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关注差异性、接受能力与探究能力,转变师生角色,将知识的学习与构建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2、立足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有效性。鉴于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在自身的经验、教学大纲、高考的导向下,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一教学目标存在明显的片面性、不科学性,严重制约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科学设计,以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化、有效性。
例如,在设定“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就围绕“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经济调整的原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进行对比。在这一教学目标下,不仅实现了基础教学,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势,促使学生在分析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兴趣引导。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历史学科有了兴趣,学习的内驱力才容易被激发出来,学习才能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效果才会逐渐优化。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从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来设计教学。实际上,历史学科的很多知识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身边或者生活中的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进行顺势的引导,比如与历史有关的名胜古迹,比较著名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有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 这都可以作为激发兴趣的着眼点。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历史,以及如何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切入点也很重要,要从学生关注的问题着手来引导。
例如 2020 年初爆发的疫情,我们就可以以“历史上的瘟疫”“历史上的抗疫”的话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结合学生看待历史一方面是流于表面,另一方面是联系性不强的问题,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特别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角度来分析历史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才能够全面地分析问题。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就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提升和进步,这种成就感也能够激励学生更多的历史学习投入。
4、完善评价机制。
新的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要求和新变化,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说,因为新的高中课程改革刚刚开始,教师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进,这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来共同努力,要强化教研组教研实效,对于教师教学要有研讨,互相学习和交流;多相互听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发挥评课的作用,要结合学科素养培养、落实情况来进行评课,更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这样才能够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从学生层面来说,要注意综合性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立足于学生长期发展需求, 全方位评价学生。 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结合起来;方式可以是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也要做好常规的提问、检测,切实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
总结
总之,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特别是新高中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意味着历史教师必须要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地提升学科教学,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出发,关注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重视过程中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把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叶小兵.简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特征[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12).
[2]王华.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考试周刊,2017(45).
[3]杨重礼.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