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办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教育,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1]。各大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全面发掘思政教育要素,将思政资源融入到艺术设计等专业课程之中,实现课程教学价值与育人价值有效兼顾,准确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系统分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必要性,教师实现了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明确新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为后续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改进创新提供方向性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是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与价值追求形成的有效举措。基于新时期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各级教育部门出台系列举措,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为高校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供了方向性引导。2020年,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艺术类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2]。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深入融合,持续提升学生思想饲养,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环节,逐步感受课程思政资资源魅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自我修养有效提升。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涵盖了文化要素、民族情感、革命传统等要素,将思政资源纳入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之中,加强学生对于艺术本质的理解,对于学生艺术设计能力全面提升有着推动作用。例如教师通过发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存在的思想要素,将传统文化、民族情感等纳入到课程教学之中,依托思政资源有效呈现,一方面丰富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储备,增强艺术设计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技巧,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逐步将中国元素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促进学生职业竞争力稳步提升。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与审美趋向的形成,培养健全人格,使得学生在面对各种思潮以及言论的过程中,可以保持政治定力,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合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融合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暴露出系列短板问题,为持续提升融合效果,实现教学资源全面整合,设置立体化课程平台,教师应当总结教学经验,开展自我反思。
2.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合思政教育认识不充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思政教育融合环节,部分教师受到传统观念认知影响,没有认识到思想教育资源发掘、应用以及融合,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片面性认知,限制了整体融合效果,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思政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产生消极影响[3]。部分教师缺乏融合经验,没有精准把握课程融合要点,认知观念的缺失,使得思政教育资源深度与广度达不到预期要求,限制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全面性与有效性。
2.2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合思政教育方法不完善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道德情操、敬业精神等纳入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系列教学活动之中。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存在融合方法单一、教育方法不完善等系列问题,融合方法的不健全不完善,影响了教师对于思政教育资源发掘以及应用成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改进与教学方法创新产生了消极影响。
3.新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合思政教育的策略方法
新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合思政教育过程中,为确保融合效果,发掘课程资源,教师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课程融合潜在问题,采取系列举措手段,创新课程融合路径与方法,改进创新现有教学机制,形成完备的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3.1持续转换教学思路
高校艺术专业融合思政教育过程中,为确保教学资源应用成效,推动教学方法的完善与丰富,厚植教学资源应用优势。教学思路转换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明确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破除了传统观念认知的错误影响,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合,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重要目标[4]。教师应当率先做好自身认知观念的调整,突出立德树人要求,确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目标,将高校、教务处、学院、教研室、教师等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制定全面融合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教育目标纳入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各个环节之中,使得教师逐步转换思路,认识到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2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应当定向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采取线上+线下的联动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法的完善,为学生搭建更为灵活、更为高效教学体系。具体来看,线上教学体系搭建环节,教师要依托现有的教学平台,由教师进行不定期教学资源上传,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思政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学生可以制定合理的自我学习计划,促进专业能力与思想水平稳步提升[5]。同时在线下教学环节,设定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将历史、文化等要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教学之中,通过针对性地教学评价,掌握学生课程学习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持续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以达成既定教学目标。
3.3加强教育资源发掘
为确保思想教育资源发掘效果,丰富资源获取方式,教师可以从历史发展。社会热点、唯物辩证法等角度出发,有序做好思政教育资源发掘整合等系列工作,实现思政教育资源的吸引力。例如高校可以利用思政教育资源,拓展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场景,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古代村落、企业工厂,通过观察、倾听、反思以及感悟等多种方式,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同时在游览过程中,通过扎根基层生活,着眼历史文化脉络等方式,不断拓展阅历,积累设计灵感,实现学生艺术设计专业能力稳步提升。
结语
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全面融合,对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裨益,是高素质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文章多维度探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通过教学资源发掘、课程创新、分析总结等环节,重构课程形态,持续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