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垄高台栽培模式的优势
2018年,黑龙江部分地区降雨情况与往年大不相同,5、6月份干旱严重,而在7月中下旬部分地区降雨频繁集中,降水量大,个别地块排水不畅或者覆膜地块雨后散墒困难,发生烂薯现象或出现与空气湿度有关的真菌、细菌性病害,导致部分地块马铃薯减产,薯农赔钱,收不回成本。但有些种植户坦言,无论是病害发生程度、农事操作,还是最后收获产量,大垄高台栽培模式优于常规栽培模式,其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大垄高台通风、散湿、透气、透光性好,马铃薯不容易得病;二是遇到阴雨连绵天气后放晴,大垄高台模式通过短时间晾晒后,机械可很快进地进行农事操作,而小垄栽培机械进地难,再遇阴雨天,就会错过防病、追肥、中耕除草等农事活动;三是田间稍有泥泞,大垄高台模式进地机械轮胎不会挤压垄台,而小垄栽培机械轮胎会严重挤压垄台,使其变形,伤根伤薯严重,产量损失较大。
二、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在选择脱毒种薯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生态特点和不同用途,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高产、抗病、质佳的优良品种。加工淀粉、粉条等品种选用克新12号、克新15号、黄麻子等品种,加工薯片可选用芽眼浅的克新14号、大西洋;加工薯条可选用克新1号、夏波蒂、布尔班克等品种。种薯要选用幼龄薯、壮薯、严禁选用老龄薯、龟裂薯、畸形薯、病薯。
2种子处理
2.1出窖晾晒
播前20—30d出窖,放入室内近阳光处或室外背风向阳处,温度保持10—20℃,夜间注意防寒,2—3d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充分见光,催紫芽。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
2.2种薯切块
机械播种、切大种薯块,每块重40—50g。人工播种、切小种薯块,每块重30—40g,每块栽子保持1—2个芽眼,切栽子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切刀用70%酒精或5%来苏儿水消毒,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整薯播种。
2.3拌种、闷种及包衣
切口风干后,用108生根宝200g加水60kg拌种,或用ABT生根粉5号15ml兑1kg水拌种,每公顷种薯用药液60—70kg,拌种后用湿麻袋覆盖闷种12小时,然后播种。最好实行种薯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止播种后烂种,杀菌、降低田间发病率,提高出苗率。
3栽培条件
3.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及排水、保水性能好,有深松基础的地块,PH值5—7为宜,忌碱性地块。
3.2选茬
以小麦、玉米、谷子、杂粮茬为好,其次是大豆、高粱、水稻,麻类较差(严禁选用在前茬施用过绿黄隆、豆黄隆、普施特等长残效药剂地块)。忌选用甜菜、茄子、辣椒、番茄、白菜、甘蓝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茬口。
3.3整地
伏秋翻后耙耢,起垄镇压或不起垄,达到播种状态。春整地,早春化冻14cm时顶浆起垄,垄宽90厘米。
4播种
4.1催芽
为了抢早可采取催芽的措施,播种前10—15天在播种田间或附近选择背风向阳处扣小棚,拱棚高度1.2m,拱棚面积已播种面积而定,一般每6—8m2可供一亩地播种。现将薯块堆8—10cm厚,盖土约5cm浇水催芽,保持棚内土壤湿度。当芽长到1.5—2.0cm时可播种。如在温室大棚内效果更好。
4.2播期
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在4月10日,即可播种。如采用地膜覆盖可提前10—15天。
4.3播法
采用人工均匀摆种,然后破原垄,合成新垄,及时镇压,防止跑墒,或垄上开沟,人工摆种后合上原垄,或采取平播后起垄。根据土壤湿度可进行坐水播种,浇透底水。
4.4密度
根据品种及土壤肥力状况,早熟品种或肥力低的地块适当密植,晚熟品种或肥力高的地块适当稀植。播种密度根据地力和品种而定,一般密植株距为20—25cm,稀植株距为25—30cm为宜。
5施肥
做到N、P、K肥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5.1底肥
公顷用不少于15吨无公害优质农家肥做底肥。
5.2种肥
公顷施专用复合肥400—500kg或公顷施用尿素150kg,磷酸二铵200kg,硫酸钾75kg,混拌均匀施于株间,避免烧种。
5.3追肥
幼苗团棵时结合中耕铲趟追一次尿素,公顷用量100—150kg,也可采用叶面肥喷施,任选其一;①喷1000倍液植物动力2003;②喷500倍液丰乐宝;③膨大素500倍液叶面喷施。
6田间管理
6.1查田补苗
苗出齐后进行查田补种,确保全苗。
6.2及时铲趟
出苗前耢一遍,提高地温兼有灭草作用。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趟一遍,在趟一犁(少培土)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在发棵期铲二遍趟三遍,多培土,做到垄沟窄、垄顶宽,提墒松土,利于块茎膨大。
6.3控上促下,分层培土
控上促下,在现蕾期,喷洒多效挫、彭大素控制地上部分生长。分层培土,使马铃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比例合理,植株不宜过于茂盛,合理植株繁育程度应为阳光直射时的5%左右的土壤表面能够接受阳光,并通过分层培土,变单层结薯为多层结薯,增加结薯数量,提高单产。
6.4摘蕾
于初花期将花蕾摘去,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提高产量。
6.5除大草
立秋后除一遍大草。
7病虫草害防治
7.1虫害防治
在播前同时每公顷可施用3%甲拌磷25—30kg,或用七功雷200液拌种,或用辛硫磷颗粒60—70kg,防治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蚜虫用50%灭蚜松乳剂1000—1500倍液、70%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瓢虫用50%敌敌畏乳油稀释1000倍液喷雾。
7.2病害防治
7.2.1病毒病。选用脱毒种薯和抗病品种,同时切断传染源。
7.2.2早疫病、晚疫病防治。在初花期结合喷施叶面肥用600倍甲霜灵锰锌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和杜邦克露600倍液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每公顷用药液450kg。
7.2.3药剂灭草。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防除苗期杂草。每公斤可用70%塞克津0.5kg,也可用10%乙草铵0.6—0.7kg,或33%的施田补3.3kg喷施。
8收获
8.1收获时间
达到生理成熟时收获,早熟品种8月下旬,中、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收获。
8.2割秧晒田
植株全部枯死之后,薯块已不再生长膨大,在收获前一周将枯萎的植株割下来晒田,这一措施有防病、促进薯块后熟、表皮老化、提高商品性,降低土壤湿度等多种作用。
8.3收获方法
8.3.1人工收获。人工破垄,要求趟的正,不跑茬、不偏墒,搂净拣光,随起随送,堆放田间的马铃薯一定要盖好,防止晒成青薯。
8.3.2机械收获。起收铲要放正,防止丢薯和破皮伤薯。
8.4收获保管
收获后注意保管,防止损失和冻害。
结语
总之,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马铃薯大垄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为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广泛种植马铃薯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冬艳,李英,高宏博。马铃薯大垄双行地膜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23):65-67.
[2]冯晓娟。试论马铃薯大垄密植栽培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