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力帮扶实现四个“突破”
通过新疆工程学院全面托管,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学校不仅成为和田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摇篮,更成为和田市集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创业岗位为一体的农牧民培训的重要场所。
1.办学场所实现突破。和田市职高学校长期没有固定办学场所,曾经有过3年搬了8次家的办学经历。托管以来,托管帮扶管理团队用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地委和市委的大力支持,协调整合各方面资源,使得学校从没有固定校园办学到逐步拥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8亩,固定资产评估价值达2.5亿元的办学场所。学校实现办学场所零的突破,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2.实训基地建设实现突破。托管团队多方筹措、积极争取援疆资金、自治区和地区各项资金支持,在实训室零基础上,合理布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地区“做精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新建实训楼一栋,实训厂房四栋,建有计算机应用、服装加工、美容美发、烹饪、食品制作、汽车维修、家政服务、物流服务与管理等16间实训室(场)1000余个实训工位数,实训设备总值达到2000余万元;建有花卉育苗大棚2个、林果种植实训基地1个,建成校外实训基地82个。学校实训基地从零开始建设到基本满足各项教育教学要求,从无到有,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3.师资队伍建设实现突破。学校2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师资队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仅有27个教师编制。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师资面临严重短缺。托管团队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借助学院力量充实师资力量和管理团队。通过新疆工程学院选派二十余人次经验丰富的骨干实训教师到校开展实训教学并指导实训室建设,积极吸纳新疆工程学院优秀本科实习生到校,作为助理教师和班主任,参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面向疆内外各高校进行专业教师招聘,2019年招聘40名、2020年招聘95名教师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组建与学生规模、专业设置相适应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30人,实现了师资队伍建设质的飞跃。
4.农牧民技能培训实现突破。学校前期办学历史上没有开展过农牧民技能培训,托管后不到一个月就招收265人的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实现零的突破。随着农牧民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管理、教学、实训及就业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坚持“面向农牧民、服务农牧民”的办学理念,努力为农牧民搭建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一年多开展各类农牧民培训(包括素质提升培训、行业企业培训、技能培训)共60余批次,培训人数达到16000余人。农牧民培训工作起步稳,发展快,质量高,农牧民获益助力脱贫攻坚,培训的农牧民就业率达到92%以上,以技能带动就业,为和田地区“教育和技能扶贫”计划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教育扶贫取得四个方面显著成效
1.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将教育扶贫作为落实总目标的有利抓手。
派驻的管理团队带着学院党委的嘱托、带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托管学校的办学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定位。在托管团队带领下,积极推进“升格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升格高级技工学校”工作(简称双升工作),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双升工作”作为学校发展中的里程碑工作,意义重大,成立了双升工作领导小组,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稳步推进双升工作,目前筹建和申办工作已经完成,等待自治区专家组进行验收。双升工作的完成,将实现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实现初中未升入普高学生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助力脱贫攻坚。
2.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职业教育取得大发展。托管团队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积极申请专项资金,投资近3亿元、建设面积8万平米,在两个校区新建图书馆、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运动场等基础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办学规模。两个校区建设规划已经完成,已进入项目开工建设阶段。两个校区办学条件的改善,确保了和田市初中毕业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高。
3.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构建科学的培养体系。托管团队积极协调相关单位,校园面积逐步扩大,已达到一千两百余亩。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托管前学校仅有在校生400余人,现有在校生3963人,在校生规模扩大了近10倍,招生专业16个。计划每年新增中职(技工)专业不少于3个,明确发展目标为中职(技工)专业将达到30个,中职学生(技工)在校生人数达10000人,农牧民培训在校生达4000人,年培训农牧民10000余人,其中开展高级工培训不少于1000人。积极与对口援建省份职教集团对接,开展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引进和培养并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托管团队在学校发展、管理、教学、实训、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发挥领头羊作用,构建了“国语教学+专业课程+专项实训+顶岗实习+上岗就业”的教育培养体系。中职教育方面,全面推行“1+X”证书试点工作,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订单班”、“学徒制”培养,确保培养的学生从学校课堂到企业岗位无缝对接。通过职业教育特色化、技能培训多元化,提升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水平,使得和田市职业教育大踏步前进,培养了一批国语水平好、综合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一线技术工人。农牧民技能培训注重结合农牧民需求,科学设置教育内容,通过“国语教育模块、素质教育模块、技能教育模块”三个模块教育。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农牧民到学校参加技能培训,使农牧民掌握一技之长。农牧民学生精神面貌、国语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开展的农牧民技能培训受到广大农牧民、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学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农牧民党校”。
4.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高水平技能劳动力。托管团队积极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采取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坚持开放式、多元化、多途径与用工企业签订“订单、定向、定岗”的合作协议。通过岗位开发,与济南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公司、广汇汽车公司、昆仑保安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与福建普江服装公司、和田永先达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等近百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推进校企融合模式,实施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做到毕业即可上岗,毕业即可就业。分批次对广大农牧民进行技能轮训,将技能培训开在各企业、开在田间地头、开在各乡各村。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水平技能劳动力,确保“培养一批、合格一批、就业一批”,确保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涌现出一批通过职业技能学习和培训,提升了就业质量、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毕业生,实现了“一人就业一户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