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疗法在紧急医疗救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能极大地挽救患者的性命。输血安全是临床输血的首要的问题,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输血,输血前做交叉配血试验,以检查受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抗体与供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抗体相互间的配合性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正确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条件。而输血前检测在临床中,传统的交叉配血方法有凝聚胺法、盐水法、酶法等,但这些处理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检验时间长及操作过程中影响因素等缺点,难以保证输血安全[1]。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代表了最新的血液分析技术,这项技术因其快速、便捷和低污染的特点而日益受到临床领域的青睐。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运用价值,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到贺兰县人民医院接受输血的患者82例,对全部患者实施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凝聚胺试验,患者21-78(48.16±2.28)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低离子凝聚胺法:患者5%红细胞悬液制备:将患者血标本以3000转/分离心5分钟后,用微量可调加样器吸压积红细胞(注意不要在白细胞层取样)50uL,加入准备好的含有1mL生理盐水塑料试管中,混匀制成5%红细胞悬液备用。
献血者5%红细胞悬液制备:从献血者保存袋的辫子中取血样约1mL,以3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用微量可调加样器吸压积红细胞(注意不要在白细胞层取样)50uL,加入准备好的含有1mL生理盐水塑料试管中,混匀制成备用。
取洁净小试管2支,一支标明“主侧”;另一支标明“次侧”。主侧管: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滴加患者血浆2滴+献血者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滴加献血者血浆2滴+患者5%红细胞悬液1滴。 各试管分别加低离子介质溶液0.6mL,混匀后,再各加凝集胺溶液2滴,混匀。3000转/分离心15秒,取出试管。 倒去上清液,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做以上步骤。后加入解聚液2滴,轻轻混匀并同时观察结果,如果在30秒-1分钟凝集散开,代表是由凝集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配血结果相合。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将细胞悬液涂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患者1%红细胞悬液制备:将患者血标本以3000转/分离心5分钟后,用微量可调加样器吸压积红细胞(注意不要在白细胞层取样)10uL,加入准备好的含有1mL生理盐水塑料试管中,混匀制成1%红细胞悬液备用。
献血者1%红细胞悬液制备:从献血者保存袋的辫子中取血样约1mL,以3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用微量可调加样器吸压积红细胞(注意不要在白细胞层取样)10uL,加入准备好的含有1mL生理盐水塑料试管中,混匀制成1%的红细胞悬液备用。
取出离心好的Coombs卡,平行向后撕拉Coombs卡上端的锡纸膜,直至所需反应孔完全露出为止。标明主次侧及对照孔。在主侧微孔中悬空加入患者血浆25uL,献血者1%红细胞悬液50uL。在次侧微孔中悬空加入献血者血浆25uL,患者1%红细胞悬液50uL。在患者自身对照孔加入患者血浆25uL,1%红细胞悬液50uL。将卡放入Diana专用孵育器孵育15分钟。再将卡放到Diana专用离心机离心9分钟。离心结束后在白色背景前观察结果。结果判定标准:阴性为相合。
-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底部
+/-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1/3之内
1+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2/3之内
2+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2/3之内
3+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1/3之内
4+ 凝集的红细胞全部处于微管的顶部
d.p 双群
Hemo 溶血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种试验方法的敏感性。
1.4数据处理
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微柱凝胶法卡式配血,主侧凝集1例,次侧凝集2例,对照组凝聚胺法配血,主侧凝集1例,次侧无凝集。其中,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诊断敏感度3.65%(3/82)、高于低离子凝聚胺法诊断敏感度1.22%(1/82),P<0.05,见表1。
表1 诊断结果敏感度比较(%)
3.讨论
对于相同的受血者和献血者,卡式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均检出1例主侧交叉配血不合,做患者不规则抗体,显示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次侧交叉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检出2例不合,而同时做凝聚胺法为相合,对于两例次侧交叉配血不合病例,做献血者不规则抗体试验为阴性,做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均为阳性。因此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是导致两例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主要原因。诱发红细胞直抗阳性素较多,如药物、感染、免疫等。近几年,我国抗生素应用越来越广,青霉素类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等均会对抗人球蛋白实验造成影响。在药物作用下,红细胞膜会发生变化,非特异性吸附各种蛋白,导致抗人球蛋白实验呈阳性。血型抗原位于红细胞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攻击红细胞,促使破坏性因子释放,引发血管内溶血,从而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包括休克和急性肾衰竭等严重情况。若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2]。微柱凝胶卡的微管中填有葡聚糖凝胶颗粒和抗人球蛋白试剂,红细胞表面抗原与其对应的IgG抗体结合以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断向管底沉降,并与抗人球蛋白结合形成红细胞凝集,凝胶颗粒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凝胶颗粒,使其悬浮在凝胶上端,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凝胶颗粒到达微管底部。对于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微柱凝胶法能检测到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而凝聚胺法检测不到。在进行低离子凝聚胺试验时,该技术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导致抗体检测的准确率不高[3]。为了避免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医院应该提前准备洗涤红细胞。国内学者指出,针对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者,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贫情况后,向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能有效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在输血的临床检测验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利于提高输血疗法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珍,刘永朱,刘莹.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23,47(24):2969-2971.
[2] 张亚军,左林霞,王妮.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贵州医药,2022,46(6):902-903.
[3] 王涟漪,吴滔滔.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3,30(3):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