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大问题统领下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

张玉叶

莆田第五中学,351100

摘要: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篇文章将通过构建问题系统、确定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以及实施多元评价多方面展开论述,为一线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大问题统领;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DOI:10.12721/ccn.2023.157054
基金资助:(莆田城厢区教育科学2022年度中学课题:大问题统领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实践与研究 CXKT202224)
文章地址:

大问题主要指的是不完全结构的问题,是一种需要以开放性和多元性角度思考的问题。区别于教材中的单元知识,大单元教学主要由学习单元,学习目标,实施与评价等构成,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构建的,进一步避免了知识和技能的碎片化和割裂化,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能够真正地得到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实现教学与素养的有效衔接。

一、构建问题系统,确定学习内容

高中生物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课题展示之前进行资料收集和集中讨论。只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够依据生物学科内容及课标要求,来确定大单元内容,并把大单元分为多个体系展开构建,从而搭建一个合理的学习体系,辅助学生完成生物课题。【1】

例如,在学习“DNA”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问题的调整,借助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逐步的思考与实践。首先,根据知识内容先提出开放性大问题:“为什么DNA能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像这类源于实际生活实例的大问题,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讨论与探索的欲望。在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探索基础上,师生共同进一步追问,细化问题:DNA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结构?有哪些特征?DNA是如何储存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如何传递及表达等等。根据师生所搭建的问题体系,确定学习内容,从而把相关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在问题串的指引下,学生能够由浅入深水到渠成地掌握相关生物知识的基本概念。DNA分子的特点:一是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二是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内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三是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在学生了解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也应该要结合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尝试进行基础的应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要注意,此时的课堂练习环节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能快速地将知识进行应用,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尝试应用的过程中去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认知,通过简单的应用强化知识概念,辅助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解。在练习的设计中教师也应该要避免以过于传统的形式进行,仅仅依靠做题的形式必定会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方式活跃课堂的氛围,例如,教师可提出与实际关联的有趣问题:“核酸口服液真的能有效提升人体免疫力,治疗疾病吗?”这样学生就能在与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应用与整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感受到生物相关知识的趣味性,为后续的教学进行铺垫。

二、制定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

大单元目标指引着一系列具体的生物实践方向,针对大单元的内容分解到各个单元,再分解到各个课时,从而达成生物学科的学习素养。在问题和目标的进一步驱使下,设计并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合理化的知识体系,对生物知识展开具体化的迁移。【2】

大单元的教学活动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从浅层次出发先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能够了解知识点的基本概念。例如,在学习“识别细胞分裂图形”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通过合作小组等方式,把教学内容落实到位,让学生们边动手实验边总结相关的知识点: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从而能够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和总结报告,更好地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化的迁移,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除了知识层面的教学目标之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要注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生物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当中有着一定的实践性内容,那么教师也应该要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适当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多数的学校受制于教学设备的限制,这一环节往往难以落实。那么教师可以另辟蹊径,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填补教学条件上的不足,比如说教师可以结合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在涉及到每一个决策点时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选项,根据学生投票选择的结果播放下一段的视频。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实验体验,也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检验知识,进一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实施多元评价,解决实际问题

在大单元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是开展生物课程的评测方式之一。在活动课程之后,学生可以依照评价表展开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引导教师进一步地展开反思,间接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改进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学习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知识内容,还需要多元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尔文理论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开展课堂测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把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重新讲解,以此来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最后,在实施多元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改善知识结构,合理化地开展教学,加深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此外,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评价形式的调整,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当中对于教师的点评有着一定的心理需求,在评价当中教师应该要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实际条件进行调整。部分的高中生本身在心灵层面相对较为脆弱,在面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要避免直接指出学生在学习或理解上的问题,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以及心理健康状态。教师应该要注意在评价当中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自信,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委婉地提出问题或给出学生改进的方向,这样能避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能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总体来说,大问题统领的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破除传统的教学固化思想,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把碎片化的知识重新构建,形成具有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学生在理解生物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贾芸泽.大概念视域下高中生物单元教学的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2,No.453(09):64-66.

【2】 王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