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减政策下高效的作业设计
1.目的性明确
作业的布置必须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意义。作业的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的掌握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状态,同时对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进行巩固提高,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和专业素质。教师们在布置好每一次作业之后,首先要思考好这个作业布置的目的和意义,要想学生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这样布置的作业才有效果和价值,随意盲目,毫无目的性的作业布置只会适得其反,只有目的性明确的作业才会有价值,并更高效。
2.趣味性突出
兴趣爱好是学校最佳的教师,而兴趣爱好又是我们最基本的源力量,凡是中小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会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学习、去实践,学得就更深刻,钻研的更透彻,学习效果会更好。有趣较强的作业会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求知欲,会让学生学的更深刻和高效。所以,中小学生在合理布置作业时要重视写作的趣味和作业表现形式,把书本上乏味、单调的理论知识融于一个个生动情景之中,并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中小学生爱上了物理,中小学生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物理学,孜孜不倦地在物理世界中探索物理的真理与奥秘。例如当学生在掌握了《机械能及其转化》这一节知识点之后,便可设计一项趣味性极高的课后任务,让学生通过身边最常用的物品来制造一种简单的机械滚摆,通过自我探索中动力和势能之间互相转换的关系,探究物理的奥妙与趣味;又比如当学到《大气压强》这一节知识时,可以引导孩子使用周围常见的空塑胶瓶、纸皮等日常物品来制造一个微型饮用水桶,在掌握并巩固大气压强知识的同时,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环境认知和提高他们热爱生活的意识。
(学生作品—迷你饮水机)
3.贴近生活
物理作业也能够成为学生联系物理课程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用于日常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化、社会性的作业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贴切,更易于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物理作业可以作为连接物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化、社会化的作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贴近,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简单机械》这一章中,有很多简单机械是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如开饮料瓶盖子的瓶盖起子,修理用的 扳手,钓鱼的鱼竿,理发的剪刀,吃饭用的筷子等,这些简单工具都是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工作的,在学习完本章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杠杆原理的相关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杠杆进行分类,并用杠杆平衡条件说明其工作的原理;再如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这一章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描述踢足球时和打篮球时其动能与势能相互间转化的过程,拍摄成小视频方式进行作业上交;在学完《压强》这一单元后,我结合学校菜园假期浇水问题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自动浇水装置来解决菜园的假期浇水问题,他们非常乐意地完成了这个作业,在菜园里安装并顺利地运作了起来,同时也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表扬和赞赏。这些作业非常接近他们的生活环境,是他们最常常接触的生活场景,而学生会对这些作业也非常喜欢,能积极主动的去做,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使得作业完成的更高效。
(学生作品—自动浇水装置)
4.注重作业的分层设计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学生的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关的有针对性的作业显得十分有必要,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和学科素养。对于后进生,要懂得大胆取舍,注重基础题精练,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优秀生,主要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技巧的培养,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综合分析能力较强的作业,培养他们从多个知识面综合分析题目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作业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发挥作业的最大效果。
5.作业形式多样开放
5.1实验型作业。物理学是一个以实践为核心的自然科学领域,物理学实践对于学习者了解物理研究基本知识与技巧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大家积极讨论,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而通过他们亲自操作试验得到实验结果,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物理学规律的掌握与认识,同时也获得满足的成功感。在我的教学中,也会努力的引导学员自己动手去进行研究,并让他们自己研究出问题,归纳出其原理,不断地培养了学生实践后再总结的习惯。老师应该将这道题当做课后的安排让他们课后开展实践研究,并让他们多活动、多实践,比如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实践,引导他们开展探索的学业,充分调动他们的教学兴趣,激发他们良好的教学心态,也能够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的逐渐形成。让每个学生独立地设计科学实验,完成小自制任务等,学员们经过反思、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动手实践,既提高了学员的实践、创新能力,又突出了化学物理学和生活中的紧密联系,并以此提高了学生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学生作品—自制天平)
(学生作品—自制照相机)
5.2想象型作业。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想象力比科学技术更关键,因为科学技术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总结世间上的事物,带动着前进,而且是知识进步的源头”,所以老师也可布置些启迪学生想像力的作业,这样才能训练到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思维,从而提高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中小学生的眼界与思维。例如,提出“如果摩擦力突然消失了, 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类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可开展“假如太阳光了少了蓝光,天空会是什么颜色的?”进行讨论,或写一篇小论文,学生会对这类想象型的作业十分感兴趣,会激发出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5.3社会调查型作业。可以让学生对本地的环境进行调查,例如自然保护区、污水处理厂等,再结合课程知识和调查的主题,进行其观察、调查、研究并写出实践报告。比如在教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我给大学生们讲授解决能源消耗对环保的作用和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大作用,在教学了这些知识点以后,我为他们安排了一项社会调研工作,让他们利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查询的途径掌握本地主要的资源类型及其能源使用的现状,同时根据本地的环境现状研究在资源使用中面临的重点课题。最后,经过此次培训,他们认识到了节约能源和环保的意义,培育他们的环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
[2]束仁龙.略论初中生课外作业的配置原则, 池州师专学报,2001. 4
[3]万从银.初中物理的有效设计, 科学大众·教师版,2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