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对学生开展各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授课教师能够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同时还需要在教学中对生本理念进行全面贯穿,将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对学生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将时间跨度大且零散的历史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能够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吸收和消化所学知识,进而推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需要历史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效率进行不断提升,而这些并不是“填鸭式教学”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此,也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革新教学观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除此以外,自20世纪中期之后,自主学习已逐渐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课题;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学者也开始注重自主学习的研究。经大量理论、实践研究发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以及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历史学科一直不用于其他学科,其主要是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及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讲述,不涉及计算,也不涉及动手实践活动等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偏重于讲解和思维延展。正是由于这种学科特征,导致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比较侧重于传统“一言堂”式教学方法,认为只要讲清楚,学生能够记住就算成功,而这种教学方式却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失去参与兴趣,对历史学科失去学习兴趣。
在此背景下,加之新课改教育政策的落实,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意识到了传统“一言堂”式教学方法的弊端,并纷纷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了革新,开始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教学方式的改革,但是依然有一部分教师的创新流于表面,不够深入,不能放开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2]。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
基于上述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以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以初中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的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展开探析:
(一)多媒体导入,抛出历史命题
在针对本节内容展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通过对特定历史情境的还原,帮助学生结合历史事实探寻历史价值。
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可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充分利用,在课前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在正式上课时,历史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历史资料呈现给学生,并抛出相应的历史命题,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提供思路。
例如,在讲“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明朝君主专制”,所以历史教师可将二者进行对比、融合讲解,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知识,同时也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3]。正式上课时,历史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汉人剃、绣春刀等图片,以及明清的宫廷剧片段,同时将相应的历史命题抛出——“通过图片和视频,我们对明清两朝的历史时空进行了还原,那么结合教材及资料,你们对明清两朝专制君权的不断加强有什么客观看法呢?”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在自主探究和学习中,加深学生对“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并能够在两朝对比中客观给予客观评价,利于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设置矛盾,让学生自主辩论和分析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历史是“写实”,而这就代表着有矛盾性,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是非分辨中探寻历史价值,并在其中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基于此,也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中的历史矛盾点进行挖掘,并据此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历史辩证,使得学生能够释疑解惑。
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各持一方观点,进行辩论。而历史教师作为裁判,不可参与到其中,要让学生自行探索自己所持观点的论证,要将客观史实作为基础,做到就事论事,围绕问题展开辩论,使得学生在对历史事实进行探寻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4]。
除此以外,在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历史教师所提的历史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此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自主学习。例如,第一层是对明清两朝强化专制君权历史史实的分析;第二层应该是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着手,对两朝强化专制君权政策的优劣展开探究;第三层应该是让学生对两朝专制统治进行客观评价,并总结其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透过历史看现代,使其历史视野得到扩宽。
(三)总结评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引导学生进行上述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在辩论结束后发出疑问,并有若干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解析。这时,历史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要将问题集中在学生在本节历史内容学习、探究和辩论环节中的表现方面,并利用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以此找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回答学生问题的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逐步提升[5]。
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吸收,同时也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也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能够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能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据此合理、细致地制定教学方案,选取科学有效地教学方法,利用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完成主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许世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3):56+58.
[2]张斐然. 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20,(12):61-62.
[3]江明东.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0,(17):157-158.
[4]孙佳林,郑长龙.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国际研究:现状、趋势与启示[J]. 比较教育学报,2020,(01):67-84.
[5]司建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2020,(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