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智能制造的智慧供应链大数据采集-交换共享模式研究

张海超 李深山 马明明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71

摘要: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为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在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早日在制造业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随着新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供应链已向智慧供应链创新发展,基于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加快我国智能制造的实现进程。
关键词: 智慧供应链;大数据技术;采集—交换模式
DOI:10.12721/ccn.2022.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将智慧供应链应用于智能制造过程,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推动力,为制造产业高效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智慧供应链通过智能化实践、数字化实践、网络化实践以及柔性化实践等不同路径,构建一个整体性的智慧体系,制造产业各个环节的参与企业都能够在智慧体系框架内进行协同共赢的发展,形成高度组织的制造形式,提高智能制造综合水平,为制造产业革命的进行提供动力源泉。

一、现代智慧供应链的特点

所谓智慧供应链,指的是应用当代供应链管理以及物联网技术、理论、方法,于企业间、企业内创立、落实的供应链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集成系统。该概念最早经由罗刚博士后首先提出。相较于传统供应链而言,智慧供应链的特点为:(1)智慧供应链技术渗透性明显更高。于智慧供应链语境之下,负责供应链的运营人员、管理人员会主动吸收各类现代技术,比如说: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等等。(2)智慧供应链的移动化、可视化特征更为显著。智慧供应链侧重于应用可视化手段展现数据,应用移动化的方式对具体数据实现访问。(3)智慧供应链更为人性化。其能主动的吸收AI、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与此同时,智慧供应链能更为科学的考虑相关问题,维持良好的人机协调性,在根本上落实人性化技术以及管理。

二、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大数据技术应用系统结构研究

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从产品研发数据、设计数据、生产数据、物流数据到最终产品使用的机器运维数据整个系统的大数据进行结构化分层研究,构建立体的多层次大数据应用体系,将大数据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中的应用立体化和透明化。如图1所示,智慧供应链大数据技术由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消费互联网大数据组成,目的是为了打通制造端和流通消费端的数据,整个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大数据技术应用系统由消费流通大数据系统和生产制造大数据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1.png图1智慧供应链大数据技术应用系统框架

三、制造产业中的智慧供应链应用价值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制造业的发展应积极加强智能技术的利用。在智能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制造业逐渐从传统方法转向智能制造智能供应链以智能技术为基础,改进了基于制造业供应链的智能流程控制和管理。智能供应链强调了智能技术的优势,并可增强整体和集成供应链管理。智能供应链以集成方式优化供应链运行,从而实现小规模的整体管理效果。智能供应链还可以加强制造业供应链两端之间的联系。制造业的供应链在上游和下游密切相连,供应、生产、采购和销售等一系列过程必须在供应链的基础上运作,不可能在一个孤立的国家科学和合理地规划制造业的组织。由于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贯穿整个制造流程,即上一步骤的终点和下一步骤的起点,因此交流供应链信息尤为重要。智能供应链在制造业一体化中发挥跨部门作用,可以确保信息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有效流动,实现技术系统信息的双向交互,让供应链上游和下游企业输入l 整合所有资讯,以完成供给与需求计划,并维持整体供应链平衡。 智能供应链也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地位。在供应链基础上加强消费者反馈,使制造业能够从战略上适应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优化制造业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提高消费者总体市场满意度,从而提高竞争力。

四、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大数据采集—交换共享模式研究

生产制造端单中心的交换共享模式。如图2所示,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心的单中心式交换共享模式中,所有的数据全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传到公有云存储中心,所有参与工业大数据在交换与共享的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与核心企业,及其他科研机构等单位都需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获取相关数据,各参与方在协议中约定好数据上传共享与从共享数据下载相关数据与分析结果的对应权限。在这些模式中只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独自拥有全部的数据和权限,其他各参与方需要通过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协议或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部分数据与权限。2.png图2生产制造端单中心的交换共享模式

五、智能制造的智慧供应链实践路径

(一)提高对智慧供应链的认识,强化供应链战略

虽然我们的制造业已经建立了智能供应链系统,但我们的智能供应链系统还不完善,因此不能用于较发达国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智能供应链的了解和良好的认知取向。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智能供应链,制造企业应首先更好地了解智能供应链,并制定更明确的发展战略,指导智能供应链在制造部门的应用,从而提高发展水平.

㈡加快发展制造业和后勤基地

基础设施对于智能制造和构建智能供应链至关重要。只有充分促进制造业和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我们才能支持中国供应链体系建设。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大成本和相关投资,以政府为主体,引导企业参与,根据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供应链的发展需要建设供应链体系,从而指导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基础设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得到所有各方的支持和指导,高度重视建设一个智能物流链,建设一个物流链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㈢建设智能物流系统,提高物流信息水平

智能供应链中的智能制造应是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和制造设备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每条生产线的智能发展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体系建设水平仍落后于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了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因此,制造业不仅需要建立智能物流系统,还需要更多地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以确保物流流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从而为智能供应链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智能制造是对传统制造产业的有效升级,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来解决制造产业的瓶颈。传统智能产业中,供应链上各个关键点的衔接状态不佳,信息的交互传递受到阻碍。在智慧供应链模式下,所有的制造环节都处于供应链智能管理体系中,加强了信息交互的便捷性和公开性,推动制造产业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石瑞杰,李闯,张宾,等.基于智慧供应链的电工装备智能制造应用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0(6):94-97.

[2]杨晓英,王金宇.面向智能制造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协同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0(10):2877-2888.

[3]霍艳芳,王涵,齐二石.打造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助力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与智慧供应链》导读[J].中国机械工程,2020(23):2891-2897.

[4]高经国.现代(智慧)供应链体系下的配网物资供应管理策略探讨[J].电力系统装备,2019(10):182-183.

[5]张颖川,赵皎云.共筑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新生态:2019第四届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技术研讨会侧记[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9(6):71-7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