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双减”的实行,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其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而相关的教学工作也不应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采取“灌输式”解题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结合知识教学与科学探究,使学生在探索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并发展自身的思维理念。
一、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对物理产生兴趣,学生会主动求知、探索,愉快地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若是想要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全面系统地来培养每位学生的个人学习兴趣。在物理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低年级学生积极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同时充分综合了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确保能够符合学生自己的年龄特征,将教育情境的创设尽可能与实际环境紧密相连。
二、教学结合生活
1、生活化情境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仅仅是对理论进行讲解,远离实际生活,使得学生很难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影响到物理教学的效果,不利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今的物理教学强调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更重视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引导进行物理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联想到摩擦力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
2、生活化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更多采取灌输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时间,无法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更为系统地理解与消化,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结合生活化的问题,为其营造熟悉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学“热机”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引用烧开水的案例吸引学生,并逐渐引向蒸汽机的原理等问题。
3、生活化实验
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校由于实验资源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无法有效进行,因此为提升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可将生活素材进行充分利用。例如,在学习“压强”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相关概念,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压强这个概念具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并加深其印象。
三、其他教学策略
1、设计多元实验
物理学科重视实验,因此,物理实验教学的多元化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此,教 师应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将探究实验的活动巧妙融 入其中,还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 更好地进行观察与分析,提升综合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 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能力,而且能够养成实事求 是的态度,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巩固。
2、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式学习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新 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模式的自主性, 提倡探究与合作,而 探究式学习能够落实立体目标的总体要求,相关活动的 开展既能够优化学习方式, 又能够让学习更为主动,激 发学生的探索欲, 以更为科学的态度对待物理学科,还 能够让学生更有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对物理学科具有 更高的求知欲。
3、活用问题教学
科学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 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问题教学的灵活运用能够为教学 提供有效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巧 妙的问题,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创新作业设计,平衡减压与增效
1、合理布置课堂作业,落实减负增效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程度,有利于调整教学措施。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少量的反馈练习,合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当场反馈练习,同时把控练习时间,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当引导者,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为课后作业布置提供依据。
2、以巩固基础作业为主
物理教学需要突出教学重点知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双减”政策需要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是通过减少作业量就能达到减负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布置少而精的作业,通过合理布置作业量以及作业内容,充分利用弹性作业布置措施,合理进行作业检查,对学生实行多样化评价,切实掌握班级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与个体情况,针对性布置作业,合理调整作业数量,帮助班级学生在基础上提升成绩。
例如,在“电功率”教学中,班级学生对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概念,学会运用公式计算功率。因此可以进一步学习电功率与电功的区别,但是部分学生并未充分掌握公式运算方法,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针对计算进行布置,做好作业精而少,以巩固为主。
3、分层设计作业
分层设计作业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师的教学质量,分层设计作业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突破学习困难,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与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有密切联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差异。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时,针对串并联电路学习,教师布置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从基础型作业、巩固型作业以及能力拓展型作业三种作业类型布置。首先,基础型作业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基本概念为主,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了解电路串联与并联的基本概念与其分布特点的基础性作业。其次,当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后,需要进行巩固型作业,此时需要学生同时掌握概念与实践,因此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串联与并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验证明家中电器连接方式。最后,是能力拓展型作业,当学生已经掌握概念与实践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眼界与能力可以通让学生自行绘画串联与并联的电路图,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有实践理论作为支撑,观察电路图对接的物体,探究实验现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作业就像建筑一栋高楼,需要夯实房屋地基才能使后续的修建更加稳固,分层作业为学生提供能力拓展空间,让学生逐渐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落实“最近发展区”教学理念,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仅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作业布置不仅可以分层布置,在日常布置作业过程中,可以将日常作业与周末作业区分布置,周一至周五是日常学习,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学习,因此课后不宜布置过多复杂的作业,可以以基础型作业为主,主要帮助学生巩固日常所学知识为主,每日所学的知识加强概念理解及规律理解即可,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但周末需要适当增加综合型训练。布置综合型作业时教师需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设计不同的题目与形式,在后续的上课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轮流报道作业情况,班级学生均提供可以表现机会,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作业设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做到教学效率与减负相平衡有利于促进教学发展,提高教学实效。
结语
总之,“双减”政策出台后,在物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减负与增效的天平,减负不单指减少作业量,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选择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精心设计教学作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此切实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卫晓明.“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1(5):113-116.
[2]杨继明.“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减负提质”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 (1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