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文基于“互联网+”思维设计了一套新能源充电站业务运营模型,以充电桩APP、云服务、远程智能管理为主要手段,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车主的用车体验,通过整合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充电桩制造商、电力公司、充电站运营商等多个实体,从而共同参与新能源汽车保障服务工作中,积极拓展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的各个环节,建立以新能源充电站为中心的商业圈,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出良好的支撑。
1.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
当前,随着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愈来愈多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均加入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效优化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1]。然而,由于资金问题,在新能源充电站的大规模建设中仍然缺乏相应的支撑[2]。同时,许多互联网公司也已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了投资,为该产业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且一系列的项目已经诞生并登陆市场,并在业界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例如,蔚来是由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共同创立的,并于2017年12月正式推出了其首批量产的ES8车型。到目前为止,累计储备订单已超过15000台。蔚来汽车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其主要负责品牌设计、资本投资、营销计划、汽车设计、动力系统建设以及相关技术引进等,而有关汽车的生产、制造、新能源电池则均由合作厂商跟进设计,此种模式较为常见,如苹果手机则是由苹果公司与富士康合作生产。在当下的充电站建设运营过程中,互联网企业能够依靠其强大的生态影响力、技术理念等吸引到拥有实力的资本投资集团,从而可以在城市中建设新能源充电站,为品牌新能源汽车提供充足的供电保证。同时,新能源车企可以在充电站附近设置线下体验门店,门店提供试驾服务,在试驾期间,消费者不仅可以体验汽车的性能,还能够充分享受到充电的便捷性,解决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的担忧。
2.充电桩制造厂商
充电桩作为充电站必备的基础设施,也是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用户用车数据、国家智能电网等重要的数据流量入口,其能够产生一系列的商业价值[2]。通过对重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实现资源优化分配。智能化的充电桩集成互联网终端技术,不仅能够与新能源车企形成合作,适时推出专业充电APP,提供在线充电桩查询与导航、在线付费、在线电量重放数据、充电频率等功能,还可以有效地连接行车电脑,从而能够实现车联网万物互联的局面,当新能源汽车电量不足时可以自动导航至最近的充电站。同时,在后台数据挖掘与分析方面,城市中大量的充电桩将会形成终端大型网络,其可以有效记录新能源车主在城市中使用充电桩充电的数据,大量的数据将会形成可视化地图。在电力利用较高的地方,安装更多的充电桩。此种数据地图也将为新能源汽车销售企业开展市场精准营销提供一定的数据辅助决策。充电桩的智能化设计与制造通过互联网将多个主体有效连接,进而为新能源汽车企业营销与充电站运营提供灵活化的工具,也为多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提供有效支撑。
3.电力公司
电力公司是整个商业模式中最上游的主体,也是整体商业模式构成闭环的重要要素。电力企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民生的重要企业,对于拓展清洁能源的有效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关键的责任与义务。电力企业通过依靠自身的行业地位,借助国家对于新能源充电站、相关配套行业的有效支持,再辅之外部金融主体采取控股、信贷、投资等方式,实现充电站新型商业模式下的互利互惠。根据智能充电桩所获取的数据,电气公司可以及时了解充电峰值功率、高峰时段、稳定电流与电压标准等,从而调动附近的电力网络有效保持电力供应。此外,电力公司还可以基于智能充电桩契机,对自身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引入新型发电技术,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水利发电等,进而提升发电、供电的效率。
4.充电站运营商
充电站运营商是整个商业模式的核心主体,其位于整个产业链的中间,促使各个环节要素相互连接以消化和吸收电力公司的清洁能源,通过投资建设智能化的充电桩,向上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同合作,实现对充电站的有效规划运行与后期维护,向下则是实现与用户的高效连接获取其用电需求。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及区域分布,其均会对用户的充电体验产生影响,也将关乎到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充电站的主要利润来源是通过赚取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的电费差额维持自身发展,而智能化的充电桩将更加清晰、有效、明确的记录充电时间、充电电量、充电流程等,根据获取的数据科学计算出最佳的资费配置。在未来,新能源充电站的运营将会向无人化、智慧化方向发展,逐渐实现远程操作管理的模式实施电站运维。根据智能电桩前段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在管理者方面构建统一的智能化充电桩管理云平台,有效实现用户自助充值消费、自动充放电等服务线上化,并且还可以远程调整充电桩电压、电流,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分析用户的使用时间和利用率最大值,考虑是否扩大充电站规模,增加充电桩数量。此外,还可以根据智能电桩的传感器采取运行数据,实现对于充电桩的实时、动态化监管,及时发现异常运转状态,做到问题快速发现、高效解决。充电站的运营主体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深入合作,确保充电站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充电需求,消除消费者的充电顾虑。例如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布局建设新能源超级快速充电站。双方只有相互支持和相互信任,才能有效地建立商业模式,促进行业的长期繁荣发展。
5.总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新能源充电站商业模式,以智能化充电桩作为整体商业模式中的数据流量入口,也是盈利获取重要来源,其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充电数据信息有效存储上传至后台云管理平台中,充电站运营商则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充电站的动态化、实时化管理,进而实现远程操作新能源充电站。同时,通过充电APP关联有效数据,实现在线充电计费、充电状况查询、充电站导航等,有效提升新能源车主用车体验。新能源汽车企业还需要与电站运营商共同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解决新能源汽车车主用车顾虑。此外,电力公司还需要积极相应国家号召,采取清洁能源等发电技术。通过此种商业模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实现新生能源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邓洲.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意义与路径探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4):61-69.
[2]薛飞,李刚.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化能源集成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01):9-16.
[3]黄磊,陆燕,安锐坚.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业模式思考[J].中国能源,2020,42(1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