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究课程思政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邓玉刚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而“课程思政”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教学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让大学生积极承担起社会的重任,助力大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教学方面的内容,旨在发挥出“课程思政”的优势,引导大学生主动承担起发展社会的重任,这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课程思政;职业生涯;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5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大学生职业生涯是让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市场环境相结合,以此设定有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职业方向,并基于所设定的职业生涯内容开展相应培训与教育,从而助力大学生未来发展。当下,大学生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时,往往会将个人价值在放在首位,会忽略个人社会价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如果大学生不能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效结合,主动承担起发展社会的重任,就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导致大学生的个人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相结合,积极进行相关课程的改革,将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效结合,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让大学生积极承担起社会的重任,助力大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

1.课程思政概念

高校课程思政是指不仅要重视教育学生的理论基础,还应在一定理论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崇高的境界,使其能够将自身价值与社会责任有效结合,以此树立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投入到社会发展的建设中,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助力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当前思政客户层已经成为大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承担着教育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从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来看,其中包括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课程以及综合素质课程等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承担其弘扬民族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在大学职业生涯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助力我国可持续发展。

2.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首先,“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助力大学生未来发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有指出,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到当代教育中的各个环节,并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课程方案设计。而作为大学中比较重要的课程,将“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并将学习的思政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以此提升大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不仅能够满足当下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也能让大学生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同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利于构建良好氛围的校园环境,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助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将“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还能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教学效果。通过将“课程思政”引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能够极大限度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格,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可以培养大学生基本的政治分辨与判断能力,避免被西方思想中不良思想所蛊惑,从而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有目标有理想的进行择业就业,在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好的助力社会的发展。再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在信息获取方面越来越便捷,在众多互联网信息中可能会包含大量的西方价值观以及思想文化,这就导致当代大学生会受到影响。比如,当代大学生会喜欢过“洋节”,可能仅仅是为了追赶潮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对相关文化进行讲解,并与中华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这能够充分为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可以引导的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还能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有助于为社会以及国家的建设提供大批热爱民族文化的人才,从而保障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3.将“课程思政”带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具体措施

3.1创新教学方法

国家开设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以此助力国家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明确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这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课程思政的教学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大学生能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此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其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政教育能够涵盖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以及职业理想等方面内容的培育,从而让大学生形成自我认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设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应重视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作用,并以此进行课程教学的创新,助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第一,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运用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将课程知识生动、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大学生的思政素养。第二,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主题演讲、政治辩论赛等。同时,还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身份,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内容的学习,并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第三,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彼此的交流能够共同成长。比如,教师可以多收集一些当前比较热门的时事热点,进行报道。之后,教师可以用其中的问题作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第四,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应该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慕课、微课等方式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以当前国际的热点新闻为主题,制作相应的演讲的微课视频,论述自己对社会局势或国际局势的看法,并讲出自身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还能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积极承担起社会建设的责任,从而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

3.2提升教师素质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其专业知识与德育意识会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以及思政素养,这有利于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将思想政治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教学的需求。其次,高校应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制订相应培训措施,以提升教师对当前社会环境的认识,有助于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能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职业规划更好的结合,引导大学生能够以社会价值为中心,设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个人发展规划。第一,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教职人员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以及思政素养,定期开展教研会、交流会等方式安排教师进行思政知识的学习。第二,高职院校应该安排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引导教师对课程中的思政素材以及内涵进行挖掘,从而激发大学教师的思政意识,有利于提升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第三,鼓励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这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教学的效果。

4.结语

总之,高校和教师应重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作用,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教育,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知,使其能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进行捆绑,积极投入到社会发展的建设中,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助力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