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储备愈发完善的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之余,对学生应用历史思维看待、思考问题的能力愈发重视。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构建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尤为关键。
一、 构建多元化课堂学习情境
处于初中学段的学生,受自身年龄特征影响,其在校内学习中呈现较强的个性心理,并具备明显的学习偏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态度与效率影响较大。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提升新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内容。
与以往单一的知识导入情境不同, 新型多元化课堂情境体系能够针对学生自身生活环境与性格特点, 提供更贴近自身生活或兴趣爱好的历史情境,并引导其及时进行思维延伸,按照教师的设计思路延伸课程知识内容, 更有利于教师渗透各项教育内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基于多元化课堂学习情境,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通过具体课堂情境内容,深入思考历史发展规律与自身生活的联系,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社会责任感、民族观念等,为其整体课堂学习提供完整的转化框架, 提升其知识内化效率,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 改变课堂角色比重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形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初中历史课堂。事实证明,基于自主学习思考模式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 其实际教学效率更高。因此,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思想成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该课堂角色设置形式具备较强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可渗透至学生各项课堂学习内容中。学生在该教学角色机制影响下,能够及时转变自身视角,即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传递者”,令其能够从新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课堂知识内容,并在阐述展示等教学环节驱动下,实现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发挥自身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通过自主思考应用课程知识解决问题,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逐步完成自主探究任务,获得一定成就感,建立历史学习信心。
三、 引入思维导图
在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下, 引入新型学习工具同样也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思维导图凭借自身在思维具象化与可视性方面的优势, 成为当下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新型学习工具,并且针对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思维导图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发挥更多作用。 因此,思维导图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 可通过直观观察思维导图框架与知识内容构成,明确课时学习重点,及时梳理总结出课时知识脉络, 进而形成相应的学习侧重。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具目的性与高效性。 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有效把握自身课堂学习进度,便于及时调整自身课堂注意力,将课堂学习精力向课堂知识重难点倾斜, 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思维导图也能为学生有效总结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与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总结形式相比, 思维导图的知识总结环节无疑更具效率,并有利于学生借助其深入思考课堂知识中蕴含的历史发展演变规律, 改变其以往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储存转化历史知识的形式,借助思维导图与图示记忆方法的关联性,在降低记忆负荷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用综合提升。
四、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应用飞速发展、 各类信息资源愈发丰富的形势下,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也是教师能否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因此,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师构建现代化初中历史课堂,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以微课为首的课堂信息技术应用内容, 可为学生提供更具高效性的知识信息接收途径,为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基于各项信息技术自身承载信息内容的丰富性, 上述教学工作中的思维导图、学习情境、自主探究内容与课堂问题等内容,均能以新的形态出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信息吸收与转化环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 合理设置问题梯度与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认知障碍是驱动学生自主思考知识内容,构建新旧认知结构联系的重要元素, 而课堂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生成与课堂知识递进顺序的认知障碍的关键。因此,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课堂问题设置,是教师全面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与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简单问答形式的问题设置不同,新型问题设置形式侧重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认知发展动态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以降低学习差异性不良影响与无效思考内容比重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新的问题思考框架,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性与有效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该问题设置方式能够兼顾各学习层级学生的问题思考模式,以此激发全体学生思维活跃性,促使学生提高课堂反应速度与沟通频率,达到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除此之外,该问题设置机制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变化发展过程更贴近,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减少不必要的知识信息转化工作,有效降低实际认知负荷,高效处理由课堂问题引发的知识信息,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结语:综上所述,为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应综合审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工作在当下历史教学中的开展可能性,进而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课程教学内容, 为其提供新的历史学习环境,促使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为其日后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敬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32):64-66.
[2]杨利芳. 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