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张传宝

安徽省宿松中学,安徽安庆,246500

摘要: 高中生物这一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通过引导学生对其知识展开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真正地了解并掌握一些相对奇妙的生物知识,还能够在此基础之上,真正地促进其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等能力得到有效发展。而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前提便是教师能够真正地调动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无法真正实现这一目的,因此,这便需要教师能够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尽可能地用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合作学习的模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生物;合作学习
DOI:10.12721/ccn.2023.15707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小组学习的方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中,小组学习这一方法主要是指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来展开知识的学习,而合作学习虽然同样是通过分组的形式来展开,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之中,将更加强调分组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所以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时,往往需要对各个小组的成员来进行优化的配比,尤其是像高中生物这一实践性以及探究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只有小组中的各个成员能够真正地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补,并促使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更加全面地开展。

(二)有助于突出情感教学

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涉及了相对较多与探究性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其知识展开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想象能力及探究能力,与此同时,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也存在着相对较强的推动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教学最为主要的目的便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以及认知,与此同时,主要通过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来对学生展开学习能力及最终效果的考验,但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情感教育的缺失。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在高中阶段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以及认知能力等一些方面的提升之外,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展开情感能力及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二、当前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划分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的模式,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首要前提,便是能够科学合理地展开小组的划分,如果说小组划分并不合理的话,那么很容易便会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会对分组进行重视,往往会要求班级中的学生自由进行组合,又或者是直接根据学生所处的位置来进行分组,但事实上,通过借助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分组,很容易便会形成组内成员能力不互补以及小组之间差距相对较大等一些情况,从而真正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促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逐渐降低。

(二)教师无法把控讨论时间

合作学习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便是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讨论,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之中,由于教师总是对小组讨论的时间无法进行把握,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进度。例如,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时间相对较长,那么很容易会出现偏离主题来讨论一些其他问题,从而真正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专注度。除此之外,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之中,学生往往会处于情绪相对兴奋的这一状态,所以说,如果讨论的时间相对较长的话,学生在完成讨论之后无法快速地收心,甚至会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与他人聊天,因此,并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但如果说,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较短的话,那么,将无法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样是不可取的一种方法。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设计科学学习目标

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能够为各个小组的学生来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时,能够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展开分析及探究,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及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对其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二)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针对各个小组的成员来进行合理的分配,其实是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要求。例如,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便是能够促进学生完成深层次的探究。但是,由于班级中各个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差异,所以说,在分配小组成员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考虑到这些学生在性格、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地听取班级中各个学生的意见,从而真正地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完成各个小组成员的分配工作之后,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其展开合作探究,以此来判断小组人员的分配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三)结合进度配置任务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度,来为班级中各个小组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有助于班级中各个小组的学生能够真正地完成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当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学习,还能够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相关的框架,进而为其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充分指导教学过程

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想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合作学习的任务,发挥出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所具备的作用,教师需要真正地把控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也就是说,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挥出自身引导者的作用,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成果进行点评、启发、质疑等,进而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实现深度学习。当然,各个小组的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及探究的过程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去观察讨论的具体动态,及时为一些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无法展开知识学习及探究的小组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从而真正地明确正确的学习方向。借助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及探究,不仅能够真正地确保课堂教学的进度,还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满足学生知识学习的需求,并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有效得到提升,进而真正地实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需要对其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及探究,只有真正地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以及合作的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以及探究,启发彼此的学习思维,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所具备的价值,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冬冬.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J].试题与研究,2019(36):140-141.

[2] 刘彩霞.关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11):155-156.

[3] 于海涛.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培养研究[J].大众标准化,2019(14):185-188.

[4] 周金南.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9(26):47-48.

[5] 王春雨.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9(3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