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着德育渗透缺失的现象,初中历史课属于基础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承担了德育的责任。当前历史课德育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渗透不明显
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并没有得到深入贯彻,特别是像我们粤北这些山区乡镇学校,教师过分偏重于对知识的讲解,德育的内容只是象蜻蜓点水一样的稍带而过。在我国的初中历史教育中,德育渗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爱国主义,比如鸦片战争,历史教学的德育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林则徐的禁烟史实来宣传爱国主义,在实际的课堂上,有些教师偏重于讲解历史的细致的知识点,对于爱国主义这一块只是直接说一下就过去了,这就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感受与认识不够深刻。
2、缺乏科学性
由于历史教材中的感情认识导致学生无法做出科学性的掌握。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历史意识,只是单纯为了引起学生的上课兴趣,随意将一些未经考证的野史引进课堂教学之中。或是在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过于简单机械,缺乏科学设计。
3、没有建立合理的评价
尽管新课标下确立了新的科学的评价方式,但在我们这些山区乡镇学校目前对于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考核仍然是大部分按照成绩,造成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追求成绩只注重历史知识的讲解,而对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这一块重视不够。
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爱国爱家的情怀是我国民族生存与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具备的素养。中国历史是关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记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入丰富生动的历史材料,来引领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时代责任感,有效建立起初中生的家国理想与情怀。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时,引入孙中山在韶关进行北伐誓师大会的史实,让学生了解现在的韶关中山公园与北伐战争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心精神的反映,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学生的情感、认知与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教学时,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崇拜历史英雄人物的心理,借助于历史中的名人,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从而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穿插进周恩来总理在外交舞台上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了解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智慧和人格魅力,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虽然推行素质教育时间不短,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很大,初中生普遍重视学科成绩而没有创新精神,这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初中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初中生通过对史实的提出疑问及求证,锻炼思维的创造性,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增强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与法制的国家。在历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如我在讲“文化大革命”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一个讨论问题: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为何未经任何法律程序就被打倒并被迫害含冤而死?学生经过对这个问题讨论,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三、初中历史进行德育渗透策略
1、教师自身做好表率。初中生处于人生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建立起正确人生观的重点阶段,他们好奇心较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爱模仿。为了有效实施德育教育,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俗话说: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说明了教师的为人师表的示范带头作用的重要性。作为历史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担当好“中国好故事”的讲解者的角色。
2、研究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史实,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但是由于各人观点看法不同,对于同一件历史史实也会形成不同的看法。因此,初中的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研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德育内容的深挖,才能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3、创新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因此他的教学观念与模式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来进行德育的渗透,在引起学生的兴趣时,也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起他们的家国的情怀,实现他们的综合的道德素质的提升。
4、创建第二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有助于帮助教师补齐第一课堂的不足,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在润物无声中完成德育教育。我在学校开设了《从韶关山区娃到一代名相——张九龄》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张九龄,学习张九龄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积极进取、正直廉洁、刚正不阿、为国为民、爱乡爱国的精神。
5、透过历史人物的道德评价进行渗透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学生被要求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经过及意义,了解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人物来进行德育的渗透是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选取那些具有优良道德与崇高品质的历史人物来进行宣传教育,把他们作为榜样,比如在我国的近代史中,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兴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都可以作为德育材料来进行教育。对于历史人物的点评,教师需要注意正反面人物兼顾,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道德观是什么,从而形成正确的评价,使德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6、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如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德育的说教,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得以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使之前的空洞的历史史实变得更有趣,降低历史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让学生得以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完成学习,从而降低历史知识的理解困难程度,同时要合理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果与教学质量。用这样的方式把个人与历史的命运进行结合,从而可以切实提高历史中德育渗透的果效。
7、设计历史教学目标融入德育教学
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初中生了解并认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让他们了解许多历史的事实。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与德育教学相结合来进行教育,结合实际的教学的理念,制定一个可以同时提升学生的德育与历史知识的方法,深挖教材,结合实际的教材情况来完成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结合初中生身体与心理的特点,将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依据,完成教育目标的整合,来实践德育教育。
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历史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人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历史知识中蕴藏着众多的德育内容,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法、第二课堂等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历史学科的渗透教学,让学生的润物无声之中,默默接受历史知识的德育的影响与熏陶,激发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与人生观,教师需要在教材中深挖更多的德育素材,拓展德育的教学途径,从而创新德育渗透的方法,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水平,使他们健康成长。历史教师要勇于担负起德育的责任,将历史教学的内容与历史的特点进行结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1]刘娟. 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0,22(13):207.
[2]韩钰铃.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研究[J]. 营销界,2019(13):160.
[3]姚志红.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高素质人才[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