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油田企业安全培训以其培训目标的明确化,培训内容的具体化,培训模式的特色化,培训场地的现场化,培训方法的多样化,培训效果的可追溯、可监控等,决定了它比传统的导师带徒方式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培训计划量身做、安全培训招招鲜、技能培训步步赢、现场培训“零距离”以及“手把手”、“点对点”等培训“营养餐”都具有特色。通过实施这些“营养餐”培训模式,让员工掌握了岗位操作所必须的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了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确保了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2、创新油田安全培训“营养餐”模式的探索实践
2.1 培训计划量身做。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必须针对员工的薄弱环节,查遗补漏,才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您喜欢哪些培训方式?”“以您个人感觉,工作中存在哪些困惑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12月份以来,一份培训需求调查表进入到采油十厂、采油十一长员工们的视野中。“需要哪些内容的培训课程”“采取何种类型的培训形式”等话题,成为员工们时下热议的焦点。这种以员工实际需求为导向所开展的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已经成为该中心制定2019年安全培训“菜谱”前的一道重要工序。
“了解员工所想,才能找准方向,明确措施,让培训工作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员工口味需求;为各类员工定制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充分开发硬件资源及‘互联网+培训’模式在不同人群间的适用特点,也使众口难调成为过去。”该中心培训站负责人在此次调研活动中这样说到。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谋划2024年的培训工作过程中,该中心将目光放在满足不同素质层、不同年龄层人员的培训需求上,下发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过去一提到培训,无论是老师傅还是新员工都提不起兴趣,原因很简单,书本理论枯燥、陈旧,部分内容已经不符合实际;现场演练又过于形式化,培训效果很难达成。”该处兼职教师在谈到过去的培训工作时感触良多。
今年以来,该中心紧密结合油田安全生产实际,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步骤、内容、效果,一目了然。严格执行国家应急管理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明确规定培训达不到考核要求的不准上岗;在培训内容上,对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侧重于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侧重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将一些重要方针、政策与油田行业实际相结合,力求理论培训点题化、务实化。
2.2 安全培训招招鲜。“应急预案这么复杂,满满当当10多页纸,哪里记得下来?”培训中,采油二厂员工李某的一句抱怨,引起了授课培训教师的注意。于是,在讲到案例分析、制定应急预案章节时,有意将应急预案简化,把纷繁复杂的应急预案精简为几个清晰的步骤,让员工一目了然,分工更加明确,处理事件更加迅速。这是该站做精做活安全培训的一个实例。
油田生产,安全为先。把案例分享列为安全培训的重要环节。该站注意把近年来石油行业发生的一些事故案例以及平时生产视频监控中出现的违章操作、设备安全故障进行剪辑,制作成安全培训教材,员工在讨论交流中,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操作技能。还专门制作了“习惯性违章的多种表现”PPT课件,不仅“有图有真相”,而且还配上诙谐的文字,让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安全教育。
2.3 技能培训步步赢。常规的知识理论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等培训模式呆板单一,在今年的安全技能培训中,该站在组织安全技术培训过程中,打破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按照“你要什么,我教什么,你缺什么,我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精心准备各种培训套餐让员工“点菜”,比如,在实践操作培训方面,坚持“边学边实践、现场试试看”的原则,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培训教师带着学员走管线、模流程、练操作,把操作经验分享给员工。采油二厂员工黄磊开心的说:“实践操作课教学太强了,你做示范,我能记住;你让我自己做,我才会真正明白,而且一辈子不会忘。” 这样“面对面”教学,“一对一”点评,大大提高了参训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受到了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2.4 现场培训“零距离”。 现场一问一答、手把手、点对点培训等方法是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对在参培人员应用最多的培训方法。现场培训使培训内容更贴近生产,实现培训和生产现场“零距离”对接;把原来说教式的课堂灌输变为现场一问一答、手指口述式的现场讲解、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等。 通过采用把课堂搬到井场,将井场变成课堂,以及把固定课堂变成互动课堂、流动课堂的做法,实现了“一个作业井场就是一个培训课堂,一道安全操作工序就是一个提高素质平台”的目标,本着“实践一步,总结一步,学习一步,前进一步”的原则,讲解有实物、分析有案例,训练有工位,纠违章有对比、落实有效果,使得培训更得力,员工学习更认真。同时这种“实战培训”也是技能分享的平台,现场进行“点对点”、“手把手”授课后,定期开展技术人员与操作员工技能分享会,主动让员工成为培训、授课的主角,从分享一次技能操作到一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让员工带动员工,员工监督员工。实现培训、成长两促进,营造了“全员性岗位练兵、定向性导师带徒、创新性展示分享”的良好学习氛围。
在现场培训的课堂上,坚持“按需施教、突出技能、讲求实效、提高质量”的培训原则,按照“能人教众人,众人变能人”的培训思路,通过教师与培训学员交流互动的方式,“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培训,将员工身边的每一个员工都变成了可以相互学习的对象。每一条小经验和小技巧,都成为了随地学到岗位相关知识的便捷途径,让参训人员能够在浓厚的氛围中时时学、日日练,点滴积累,尽快成才。
“营养餐”培训模式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确保了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组.哈佛模式培训管理(1-3)[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3]杨海民 教学模式浅谈 大连大学学报,2000,1
[4]李慧莉.论企业培训教材开发的全程管控[J].教材建设,2011,(3).
作者简介:肖前明(1972年7月— ),男 ,汉族,四川省开江县人,大专文化,采气高级技师,油田公司技能专家,现在长庆培训中心从事安全管理与教育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