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有效途径

欧阳梅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644604

摘要: 微课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教学内容、过程以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应用丰富和多样化的微课教学资源来辅助高中生物教学,能够有效丰富生物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生物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微课资源与教师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的课堂模式,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整体水平。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高中生物;微课;有效途径
DOI:10.12721/ccn.2023.15708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得到了较为迅速和全面的发展。微课作为数字化资源,是构建信息化课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应用微课教学资源,需要全面转变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更加自由的以学生为主角的生物课堂,确保生物微课教学资源的价值能够得到高效发挥。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意义

高中生物教师能够应用微课视频来营造更加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枯燥性,在视频这类有声、有画面的教学资源进入生物课堂后,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看到一些生物现象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有声画面的视频播放,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以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效降低生物知识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参与生物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微课创设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课堂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明确课堂导入对学生和课堂的作用,设计优质的课堂导入环节。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对课堂教学时间占用较少,教师可以将微课教学融入课堂导入环节中,通过微课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微课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发挥课堂导入对学生的预习作用,为后续教学做铺垫。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结构”时,教师围绕生态系统中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圈、营养结构等内容展开,以全面认识生态系统结构为教学重难点内容。这部分内容与自然界密切相关,涉及动植物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通过微课展示自然界中动物的习性、生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

(二)运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高中生物课堂上,高中生物教师还应当降低重难点生物知识的难度,通过趣味化教学的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因为生物知识学习难度较高而出现畏难心理,影响生物教学水平。同时,在开展趣味化引导时也需要严格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明确生物学作为生命自然科学的严谨科学研究需要,从而适当地增加生物知识的趣味性,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在生物知识中融入生活化知识,有效地提高生物知识教学的效率。为降低重难点生物知识的难度,可以将难点知识分为多个微课视频来讲解。

例如,在教学“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生物教师可以将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案例拆分为多个微课教学视频,以五分钟左右的基因突变和重组实例讲解,包括镰状细胞贫血实例、猫毛色变异实例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实例讲解来降低重难点知识和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并且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反映生物知识,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关注,提升学生观看微课和参与生物课堂的专注力。再如,在教学“染色体组”时,教师就可以先了解学生对染色体的认知程度,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不能完全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并且往往容易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讲解果蝇的染色体的微课视频,在微课播放完过后,教师再将其中涉及的知识点细分,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教师询问学生“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有哪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观看微课和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课本上有关染色体组的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一种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在学生理解了这一基础概念后,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有关染色体组概念模型构建过程,就会比较容易一些。经过了降低难度和举教学实例,教师可以发现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重点和难点,教学效果会有显著提升。

(三)运用微课开展实验教学

生物学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科学精神具有直接的影响。但受限于堂时间、实验仪器精密度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等因素,致使高中生物学实验以教师口述教学为主,学生对实验与教学理论的理解仅停留在教材的插图上。基于实验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微课,将受条件限制的生物学实验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能够通过系统、完善的生物学实验深入探究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细胞工程”时,围绕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内容展开,以掌握植物组织的培养原理与过程作为教学中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实验性,可以说,该部分内容以实验教学为主,但植物组织培养需要较为精密的仪器和经历繁杂的过程,受客观条件所限,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操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实验过程、现象等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这部分内容。

三、结语

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了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微课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并且明确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围绕相应的问题探究更多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全面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善粉.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2(33):114-116.

[2]李桂林.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7):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