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蒋雷艳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402760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培养专业水平,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其他的学科相比,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极富创新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等特点。本文首先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实践四个角度分析了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而有针对性的从这些方面提出了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发展的策略。根据职业本科教学自身特点,采用了分层目标的教学法,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声乐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DOI:10.12721/ccn.2022.15707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本科院校教育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职业本科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向社会培育出应用性人才。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之前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在音乐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学习经验并不充足,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去弥补上音乐学习的空缺。由此看出,声乐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声乐教学更加实际,以便学生在之后的发展和工作中能够顺利进行声乐教学。但当下高校针对声乐教学的方式大致停留在单一科目的教学,例如:只注重学生的歌唱性、旋律性等,忽视了传授一定的教学方法以及站在学生就业的角度传授一定的教学经验。笔者在本文中重点阐述现有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并根据现有的内在矛盾提出一系列较实用于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课程的建议。

一、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中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未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教学模式一般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立的。大部分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和音乐学院的声乐课基本相同,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嗓音和发声技巧的练习,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对象,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或早教机构教师等,声乐学习中混淆了“学前声乐”和“专业声乐”的区别,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在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设计目标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就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传统集体课堂授课,形式单一,难以兼顾不同学生个体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内容较广,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还应具备音乐活动的编排和组织能力、较强的艺术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幼儿发声,还应学会自弹自唱、手指操训练、儿歌创编和表演、儿童合唱、儿童音乐剧编排等多种技能。现在许多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堂上都是集体授课,优点就是降低了教育成本,教师利用一台钢琴开展单一的发声、歌唱等传统教学活动,但是集体教学很难照顾到个别学生,除了个别悟性较高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需要教师单独的进行指导,纠正,大部分的学生很难完全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久而久之,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同样也会导致教师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目标。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脱离

很多的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都更加重视对理论的学习,忽视了专业技能课实践的重要性。这主要表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少开展声乐类的比赛活动,这就导致了学生参加表演时缺乏胆量和舞台经验,从来也造成了学生对声乐学习丧失信心;在实习中只注重了训练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缺少了对声乐方面、指导幼儿歌曲方面的实践训练,这也会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脱离。

二、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发展策略研究

(一)声乐教学课程设置要合理

科学的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方式的设立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那么关于声乐教学方式的思考不应局限于理论,由于部分高校“重理论轻技能、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十分常见,所以在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象,特别是在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学科,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主要的基础学科的学习帮助学前专业的学生打好基础,专业技能课程的占比十分的少,通常只有两年的时间,那么学生只能靠参加工作之后,利用参加工作十分宝贵的前几年去弥补之前课程设置上的不足所留下的课程内容。所以,根据突出声乐教学内容基础性、实用性以及学前性的特点,课程设计安排具体如下:

1. 以训练学生声乐基本技能为主线不变,增加对学生声乐演唱能力和舞台力表现力的培养。选择适合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歌曲,在曲目风格上,选择思想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声乐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2. 幼儿歌曲表演唱作为内容副线,培养学生的儿歌演唱和自弹自唱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3.课堂中多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演唱、表演。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需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

“以儿童为本”这种教育观念需不断的传输到学生的学习观念中,那么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应该尊重“反向设计”的原则[7],声乐教学给予学生的是音乐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理念一些学者统称为“OBE”理念,即产出导向,以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准绳,整体上来说,我国幼儿园课程结构可分为三种:基础性课程、游戏课程和特色课程,但是其实这对于小孩子们的专注力和想象力的开发是十分困难的,那么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时候,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可以尽可能的相似,以便学生参加工作可以更好地适应。

(三)声乐教学的考核】模式与标准

现在高校对学生存在评价方式单一的情况,对于声乐这种技能性较强的学科,一般高校都会使用技能展示的方式,例如:考核一到两首歌的方式,但是这样并不全面,一些学者建议在声乐教学评价时使用三个不同的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并结合教学能力的考核,会针对学生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整地完成课程的安排。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了解了学前专业的方式之后,对声乐的基本观念和当下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和课程设置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概述,重点对学校应如何科学地建立良好的声乐教学的观念,和如何改革课程设置作出了详细的描述,笔者希望学前专业的声乐教学作为儿童音乐教学的启蒙课程应该引起学生和老师重视,也希望本文可以为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陈欣茹.新型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分析[J].艺术评鉴,2018,(16):70-71.

[2] 洪雅楠.高师学前声乐教学研究与实践[J].音乐天地,2018,(01):24-27.

[3] 陈长玲.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调查与研究[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9(01):102-103.

[4] 何海平.高职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8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