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案提出,教师有必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也是新时代不可缺少的条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采用多种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对物理知识的更新,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水平至关重要。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
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育活动中,在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第一,趣味性原则。物理教学要使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才能培养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创新能力,这一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学生对学习兴趣的调动,只有对教育内容有一定的关注,进入教师制定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在此情况下完成。因此,通过掌握物理知识,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方法发挥了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启发性的原则。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原则,物理知识的学习者都需要在学习活动中有足够的动力,支持自己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活动,并且推动其自身创新能力的逐步形成,这种学习动机既非老师期望,也非家长委托,这其实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需求的学习动机。当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和魅力,教师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包含启发性,鼓励学生率先开展物理知识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的发展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难点
2.1物理教育基础设施不健全
物理学是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确切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当前,新课程改革确定了物理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的目标,因此必须加强物理教育实验活动的实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过于注重物理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对实践性课程的学习需要。所以,学校对物理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理教学设备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初中物理教育模式相对落后
受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把以前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虽然这一教学模式在短期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培养学生的高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力。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教师必须不断完善具体的教育过程和教学计划,积极利用物理实验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和发展空间,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物理实践节能。使学生真正拥有创新的感觉和创新的能力。但从目前物理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物理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方法都是针对物理学科的考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实质意义。
2.3教师专业教育与创新能力不相适应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会按照教学准备的程序进行,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个性形成的规律。所以,在教学中不是从现实出发,而是运用多年的教育经验来设计课程计划。另外,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多用于考试教育层面,通常应用在模拟考试和频繁练习,导致学生对课堂提问的知识问题,不能实时解决,学生缺乏物理创新与实践能力。
3.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策
3.1优化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
物理是一门自然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科学实践为前提,对物理现象的抽象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物理学实验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加物理实验,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在物理实验课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了物理实验课的创新能力[1]。教育设备与设施是物理教师在特定教育过程中实施实验教育的基本前提,能有效地实施新的教改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体育教学设备和设备的投资力度,有效改善学校硬件设施,以此为基础,把物理演示实验变成实际实验,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和实践操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2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物理教室,不仅提高了物理教室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有效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等与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技术优势,使学生更直观、具体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理论内容和实践过程的理解渠道,而且还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3在物理教育中实施情境教学
情境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后特有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情境设计有效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使学生更简单地理解物理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举例来说,如果要寻找与动能大小相关的活动,教师可预先在不同的位置准备两个滑板、两个小球、两个方盒,从斜面抛出小球,进行比较,按照飞机的速度移动,比较相同的小球从不同位置落下,哪一个小球又按着四方形盒子,最终“这个代表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还可以建立讨论小组,让学生自由交谈,开始讨论。与此同时,参考教材资料和教育软件,验证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它能有效地建立起课堂教学效果,激活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上发挥创新能力。
3.4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中学物理教育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意识到发展学生的疑问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精神,利用物理问题与物理现象的设计,建构学生的知识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员学生去探索物理知识,通过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3]。例如,在讲解“密度”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使用不同液体,相同物体的状态,或同一液体中不同物体的状态。然后让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再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对该实验现象提出质疑,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疑问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育活动中,不仅有利于物理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优质教育理念。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教育设计和合理的教育策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敢于提问,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强.试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0(18):159-160.
[2]郑曼茜.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127-128.
[3]徐勇.浅析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