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双减”大环境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马继伟

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校,654200

摘要: 自2021年双减政策提出以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便由以应试为基础的“知识型教育”转向了以素养为基础的“素养型教育”,以往形式化、内卷化的题海战术就此被取代。而这以政策不仅影响着义务教育阶段,其对于高中阶段也同样适用。相较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难度呈几何倍数上升。从高一的运动学,经典力学,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到高二的电磁学,其内容极具增多、难度极具增大。物理属于理科,欲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及模型,就不能缺失了习题教学。而如何在双减视域下,建设高质量、智慧型的习题课堂,则是培养学生扎实物理基础、熟练掌握物理规律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双减;高中物理;习题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2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双减政策的辐射使高中物理对习题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既要及时解答问题,又要设计高质量的习题以反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以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层次。物理学是最具特色的理科科目,这不但要求学生对物理理论有很好的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由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它被视为高考中最难的科目之一。短短三年内,如何精通高中物理,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的同时,将其运用到特定的问题上,所以一定数量的习题习题是必要的。基于此,笔者就高中物理如何施行习题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

物理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概念定理具备抽象性,其是由无数科学研究者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出的物理学结论,无数次的实验,在物理学教科书中被压缩成了短短的几句话,这会使学生在理解上有一些困难。

如,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自由落体的概念,关于自由落体,他给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重物下落更快”,这个结论一直被人们认可了一千多年,而伽利略则敢于对这个结论提出挑战,这就是“比萨斜塔”著名试验。结果表明,重物与轻物的下坠速度相同,并就此提出自由落体相关结论。即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做初速度为0的加速运动。这个简明的实验结论,却经过了漫长的发展,现今以文本形式呈现在教科书上,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肯定不会有太好的学习效果。而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却能增进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习题对学生的知识点的巩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常,高品质的习题都是有逻辑性的,选择题一般是考察基本概念,包含定理的解释,相关公式的基本运用;填空题稍具综合性,要使学生在进行定性分析后,进行适当困难程度的定量计算;综合题即是在章节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完成综合题便基本覆盖了整体的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推动知识系统化,更具针对性

物理习题不只是为了让学生们进行巩固,更是让学生们在解题和思考的时候,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其独特的物理思维。高中物理的知识点很多,很难、也很抽象,但在物理学概念中存在着一个很明确的体系。但这种系统化并不能从物理教科书中得到直接的反映,而是隐藏在物理习题中。综观高考试题的命题特征,尽管只有寥寥题目,但它涵盖了高中物理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如何将大量的物理知识,凝聚成一组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知识的联系,所以,习题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从根本上理解这些知识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让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更加如鱼得水。

(三)查漏补缺,及时反馈

习题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反馈已学到的知识,在物理教学和学习中,若不能通过习题来检验掌握的状况,只是通过单一固化的概念讲解,这必然会让学生的思想出现混乱,不但没有很好的领悟知识,同时也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失物理学习的兴趣,所以,习题训练是当前推动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质量的习题会涉及到多种知识,其综合性较强,学生完成了概念和定理的学习后,以习题来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对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和总结,是对目前知识要点的最佳反馈。

以“万有引力”为例,本章的学习常常遇到抽象化、公式多、记忆困难等问题,但只要习题一定数量的习题,就可发现其规律,大部分的主题都是关于引力提供天体圆周运动向心力而铺展的,在诸多公式里,最为核心的即是GMm/r2=ma=mv2/r,通过这个核心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天体运动周期。由此更深一步导出第一、二、三宇宙速度,这样才能更自如地掌握知识,以此一步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

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路径

(一)明确习题选编

当前的物理习题选择应该与考纲内容紧密结合,高考题型是最好的选择,它综合性、强度都较高,最适合高三的学生。就高一高二而言,因为高考试题较为复杂,所以并不着急,更应该重视教科书内的习题和例题。同时,要注意题型的全面性,比如光学、热学、原子物理之类在应始终占比不高,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对这方面的内容掉以轻心,有些人干脆就不去探究,只在课堂上听讲概念,也不会通过习题进行拓展巩固,这显然是不对的。虽然高中物理的重点是力学和电磁学,但也不能忽视现代物理,而且这种知识的考试很容易,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习题,就能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

(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概念和规律

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得到一个完整、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这种思维方式是学生在习题习题时形成的,因此,在实施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全面掌握。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牛顿三大定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其中最为关键的即是第二定律。其数学表达形式为F=ma,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公式,却建构了力学、运动学二者的桥梁。所以,在诸多动力学问题中,通过对相关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一般都是针对已知力求速度或加速度;已知速度求物体受力。由此,便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法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其它物理模型中,这种规律的形成都有很深的反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全面认识。

(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强化学生对习题课的关注,并不是说要让他们用“题海战术”进行盲目训练,而是通过针对性的习题测试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择取习题时,既要选择理论上的分析和计算,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题型的模拟,物理实验的主题常常是新颖的,通过这种习题的实践,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在探究和创新中提升其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以“动量守恒探究”为例,建立多种探究项目,而且,每个问题都有对应的方案。当学生把所有的习题都做完后,会发现多种多样的实证思路,归根结底便是m1v1+m2v2=m1v3+m2v4这一公式的验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顺畅,也能从容应付今后出现的各类题型。

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视域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不能形式化的实施“题海战术”,而应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习题设计。有效的习题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物理思维及物理模型,从而推动其在不断地查漏补缺中进行巩固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宗熙.“双减”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学物理,2020,40(1):44-46.

[2]郭芳侠,孙静,张地.2019年版高中物理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J].中学物理,2020,40(11):24-29.

[3]邓浩仪,许桂清,张军朋.基于智慧技能理论的教材习题应用策略研究--以新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21,40(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