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才能不忘初心,历史是初中生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可以有效丰富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初中阶段,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了解中国发展进程,激发其爱国情怀。另外,初中阶段,历史教师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探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降低,还会产生厌学心理,这都是影响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
(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
无论是学还是教,学生始终占据主体的位置,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初中生本身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在学生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
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由于初中生第一次接受历史,所以对历史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改变自身的教学思路,从学生了解以及喜闻乐见的经历当中进行延伸,
以统编版七年级下“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为例,教科书分为了三个子目,在“隋的统一”一目中,讲到了隋文帝的治理,在第二子目“开通大运河”中主要涉及隋炀帝的统治,而第三子目“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既涉及隋文帝的初步实行,又涉及隋炀帝的正式确立。从内容而言,三个子目都涉及隋朝治理的措施,特别是隋文帝的统治措施分散见于第一和第三子目;从教科书内容时序而言,存在交叉时段,整课编写逻辑既是时序的又是专题的。虽然围绕教科书编写的逻辑顺序讲授并无不当,但对于培养初一学生整个隋朝的时空观念和解释隋统治措施的原因并不有效。如果打破子目结构,以隋朝面临的统治难度及应对措施为主线整合内容,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首先,理清文帝完成隋朝统一的相关史实,继而思考隋朝面临着哪些问题。师生共同提炼诸如长期分裂、官制混乱,流民众多、隐瞒户口,币制混乱、贸易受阻,上层权贵垄断官吏选拔,南北交通不畅等方面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抛出本课结构问题:(1)如何建立统一的中央行政机构?(2)如何管理广阔疆域上的人民?(3)如何推动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如何把用人权收归中央,选拔优秀人才?(5)如何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围绕这些问题进入第二部分探索与成就——隋的治理。首先以任务驱动为基础,引导学生自学阅读,学习隋朝治理难题的措施,完成表格填写。隋文帝初期的措施略讲,仅需从管钱、管地、管民等方面认识到通过隋朝初年的一系列治理措施,解决了前三个统治难题,隋朝国力逐渐强盛。围绕后两个难题的解决,隋朝经历了两任皇帝的治理,这也是二、三子目的内容。为什么会存在中央选不到人的问题?理解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原则和影响。隋文帝的解决措施是什么?隋炀帝是怎么继承发展的?问题的解决就是科举制内容的学习。而第五个难题隋文帝并没有解决,沟通南北交通的重任落到了他的后继者隋炀帝肩上。突出本课主线,引出大运河的开通。在大运河背景、概况、作用学习的基础上从大运河开凿的弊端顺势进入第三部分失败与教训——隋的灭亡的学习。这样就以隋朝建立后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把文帝、炀帝的治理联系为一个整体,时序更强,也更符合学生认识水平。
(二)基于解读标题、整体阐释以全面理解主题
历史概念是历史认知的关键节点,是历史逻辑这一神经纤维中的神经细胞,细胞的活性决定着神经系统的工作质态。当课文标题是价值判断型或史论概念时,要解构历史概念内涵,设置认知冲突,提炼关键问题,不仅把握概念“是怎样”,更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这样”和“应该怎样”的思维模式,运用第二层次“历史的概念”,即从史料、变迁、延续、原因、神入、阐释、重要性和时间性等出发,揭开认识历史的视角,重建概念体系。最终构筑更加完善、全面、客观的概念体系。比如统编历史九年级下册“冷战”一课,标题即是一个历史事件,也是一个历史概念,这个概念统摄全课,课文明确给出了冷战概念的解释:“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在教学时,围绕定义,提前核心词,构建关键问题,统整全课。关键问题一:为何是美苏?从三个要点予以理清,一是通过对比,认识战后西欧、美国、苏联的实力变化,知道冷战发生的大背景;二是认识战后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理解为什么不是热战;三是理解美国和苏联对战争原因的对立性反思,以及为避免新的战争而提出的国家战略。这三个要点的解决就能理解为何是美苏为首,为何是冷,也就能把冷战的原因搞清楚。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当中,历史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生活经历开展历史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更加积极、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出现问题,或者是历史事件有了自己独到见解以后,通过交流的方式和其他人进行思维上的碰撞,发散自身的思维,开拓自身的视野,对历史事件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教师还需要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优势以及不足,积极面对历史学习,营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任晓霞.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77.
[2]蒋升阳.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20(01):26.
[3]戴必文.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