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解题方法的分析策略

童新华

湖南岳阳市湘阴岭北躲风亭中学,湖南 岳阳, 414611

摘要: 在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十分重要,有效的解题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在解题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其中,等效思维一种化繁为简的解题思维,促使物理问题合理地简化。因此,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解题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DOI:10.12721/ccn.2021.1571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教育事业对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可以起到良性的促进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其中的初中物理教学便是最为重要的组成模块,通过物理学科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到大自然界中声、光、热、电、力之中所代表的科学原理,令学生以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中的问题。而初中物理学习中,电学计算题是其中关键部分,教师则需要带领学生细致剖析与研究电学计算的过程,从而令学生逐渐掌握电学计算的思路以及方法,助力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

一、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阶段,电学计算是其中一项重点学习内容,通过电学的学习能够令学生充分明确电学相关原理以及各种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而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电学的理解程度以及记忆效果。此外,在中考试卷当中物理电学计算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计算的准确性以及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开展阶段,便需要充分注重对于电学计算题的教学,带领学生系统性剖析与研究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以及思路,用以保证学生电学计算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从本质上来说,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电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促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对于电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并且掌握电学计算当中所涉及的各项原理,从而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有效解决初中物理电学计算所遇到的问题,促使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且达到高质量完成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科学审题,根据题目需求找已知条件

物理电学计算题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且明确地掌握题干当中所给的已知条件,之后基于问题的需求找出所需的各项已知条件,进而完成解题的过程。在实际中,需要学生能够采取顺藤摸瓜的方式解答物理当中的电学计算题,充分明确题干当中所给出的物理量,之后利用物理计算公式去探寻未知的物理量,在此阶段学生需要充分明确应用哪些物理量以及物理计算公式,之后便需要从题目当中找寻已知条件,然后代入公式完成计算过程,而在此阶段教师则需要培养学生找出题目中隐含已知条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解题过程思路更加清晰,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一个标有8V5W的灯泡,需要接在10V的电源之上,为了使小灯泡可以正常发光,还需要在电路当中串联阻值为多大的电阻?该电阻所消耗的电功率又是多少?

解析过程:根据题目当中的已知条件,小灯泡额定电压为8V,额定功率为5W,电源的电压为10V,则需要在电路当中串联一个小电阻才能保证灯泡的正常发光,而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以及串联电路的电压分布规律便可以得出UR=10-8=2V,随后也需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规律计算电阻R当中所通过的电流,而在此阶段便需要应用小灯泡额定电压以及额定功率之间的关系计算电路电流,此过程的计算公式为图片1.png,之后代入公式可以求解图片2.png,在求得小电阻两端电压以及通过电流之后便可以知晓小电阻的电阻值,根据公式图片3.png,通过计算过程便完成了

电阻值的求解过程,最后根据第2个题目要求计算小电阻所消耗的电功率,则利用公式图片4.png,通过对于以上过程的讲解并可以令学生基

本明确解题的思路。而在以上解题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对于题干当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充分利用,并且根据问题的内容找出题干中的已知条件进行相关计算,从而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二)通过比例法求解问题答案

在电学计算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题目当中所给出的已知量较为复杂,进而无法通过已知量完成求解,然而题目当中却给出了已知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者串并联电路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在解题过程中便可以对这些关系进行综合应用,通过比例法完成求解过程。所以在教学阶段教师需要细致分析,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比例法完成电学计算的过程。

例如,两电阻之间比值为R1∶R2=5∶6,若是将这两个电阻串联或者是并联接入电路二者的电功率之比分别为多少?

解析过程:针对于以上题型来说,想要计算二者之间的电功率之比,便需要充分明确电阻在串联或者并联阶段其电功率与电阻值之间的关联性,因此便需要知晓同一电器工作阶段电功率、电压以及电流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总结与分析发现,串联电路之间的电功率比例关系为P1∶P2∶=R1∶R2,并联电路各电阻电功率比值之间的关系为P1∶P2=R2∶P1,因此便可以得出答案,R1∶R2串联在电路则其电功率之比为5∶6;R1∶R2并联在电路之上时其电功率之比为6:5。而以上问题的求解过程关键之处在于对电压、电阻、电功率、电流等方面比例关系的综合应用,需要学生对于电学方面知识拥有综合性的掌握,并且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才能优质完成该种类型习题的解题过程。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开展阶段,教师需要充分注重电学物理的解题教学过程,通过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方式完成题目的解答。在此阶段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科学分析题干当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及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随后通过相应的物理学公式求解问题答案,进而更加优质地完成初中物理解题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金燕.初中物理电路计算题的解题技巧[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5):97-98.

[2]申立奎.如何提高学生初中物理电学部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J].新课程(中学版),2016(12):91+93.

[3]蔡寿.例谈运用表格法解答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08):18-20.

[4]安正江.初中物理动态电路的类型分析及计算之解题技巧[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06):269.

[5]黄婕琳.初中物理电学解题方法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00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