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王国地处中南半岛,是东南亚传统的农业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近年来,中柬两国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全方位的推动两国职业教育深度合作。本文从分析柬埔寨人力资源现状出发,剖析新时代中柬两国合作的困境,探讨新时代中柬两国职业教育合作路径,有利于促进中柬两国职业教育为国际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有益借鉴。
一、柬埔寨人力资源现状
1.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受教育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着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在东盟国家中,柬埔寨因贫困人口较多,严重影响到劳动力的识字率和读写能力,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9月世界发展指标整理的东盟各国劳动力识字率和读写能力数据统计,柬埔寨劳动力的识字率和读写能力在东盟10个国家中处于第9位,直接影响着劳动力的就业水平。[1]
近年来,虽然柬埔寨的入学率稳步上升,但是接受高中教育、完成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依然很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均较低。据柬埔寨2017年社会经济调查的(15-64)岁各年龄阶段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数据来看,15-64岁年龄阶段的劳动力中,大约12%的人口“没有或只有一些教育”;在15-19岁年龄组情况较好,这一比例为3%;而在55-64岁年龄组中,这一比例高达22%;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难以满足产业的需求。[2]
2.工人技术技能水平较低。由于受教育条件的限制,柬埔寨基础教育学生辍学率较高,多数工人尚未完成9年级教育,学习技术技能的基础较差。较低的劳动力教育水平也导致了生产力水平难以提高,使“柬埔寨工业陷入了劳动密集型和低生产率的行业模式”。[3]同时,职业教育在柬埔寨的社会地位整体不高,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在教育体系中尚未成为主流。尽管当前柬埔寨大量的劳动力是从农业和服务业转向工业部门,但培训基础教育水平较低的工人需要较长的时间,职业教育体系的培训能力还难以满足当前的培训需求。
3.学校的教育能力不足。柬埔寨学校教育条件整体较弱,师资力量尤为不足。在红色高棉政权时期,大量师资受到迫害。进入重建阶段,尽管柬埔寨政府鼓励受过较好教育人从事教师工作,但师资力量依然严重短缺。根据201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柬埔寨小学的生师比达46.9:1,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初、中高学校的高师生比问题同样突出,辍学率也相当高。[4]由于受师资不足、资金缺乏、教学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柬埔寨多数中小学、职业学校还在施行“半工半读”式的教育制度,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仅为半天,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均较低。
二、新时代中国-柬埔寨两国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困境
自2019年12月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柬两国职业教育合作面临各种挑战,特别是如何持续、安全、有效地为柬埔寨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好的促进两国职业教育合作交流。
1.教育合作网络保障不够完善
疫情影响下,柬埔寨互联网使用者达到了1550万人(柬埔寨总人口1700.7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研究统计,截止2021年5月,柬埔寨全国超过59%的人口使用电子网络方式进行购物和其他金融交易。[5]中柬两国职业教育合作课堂也就应然的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要做到“停课不停学”且要保质保量,这给中柬两国职业教育合作带来了挑战,如网络质量差、学习系统不稳定、网络费用昂贵(月17美元网费)、没有听课场地等问题。
2.网络职业教育平台不健全
目前,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譬如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网络教育平台已经开通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赋能社会、教育创新等功能。但是中柬两国职业教育线上合作平台因为网络质量、教育资源、语言差异和个性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没有形成结合柬埔寨职业需求特点、课表灵活的两国统一的职业教育平台。
3.教育合作语言沟通沟通成本较高
柬埔寨国际官方语言虽然为英语和法语,但是英语的普及程度并不够高,精通中柬两国语言以及英语的人才较少,在政策沟通、构建合作机制的沟通过程中精通汉语和柬埔寨语的人才缺口较大。其中高棉语在柬埔寨被定义为本国通用语言和地方政府部门语言,这无形影响了中柬两国无论是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之间还是校企合作的速度和效率,高校、快捷的语言沟通在缺少语言人才的情况下必定会增加双方沟通磋商的成本。
三、中国—柬埔寨两国职业教育合作新路径
目前中国和柬埔寨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亚洲司2021年3月1日发布的2020年1-12月中国与亚洲国家(地区)贸易统计数据中显示,中柬两国的贸易额在疫情全球扩散蔓延的情况下,进出口贸易额为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6]。为此,新时代中国—柬埔寨两国需要进一步加深职业教育合作,进而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职业教育的合作。
1.产教协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首先,中国和柬埔寨依托政府建立校企合作信息的共享平台。把柬埔寨相关的政策法规、人才需求、教育现状、就业状况等内容进行动态更新,打破两国校企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全方位为校企合作协同“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持。
其次,搭建校企合作“走出去”的国际化办学平台。由中柬两国政府主导,鼓励和支持校、企和商会等搭建双边多边合作办学平台。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第一所海外分校——“柬埔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坚持校企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合作国际化办学的典范和标杆。
再次,探索和创新校企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中柬两国要在现有的职业教育合作模式上,不断健全校企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展合作发展。如云南民族大学服务“澜湄合作”的模式、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投资建立分公司,通过与南京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印尼籍技能人才满足本企业人才需求。
2.资格互认,搭建教育合作框架
中柬两国不断探索、搭建职业教育合作新框架。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不断投入和重视,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得到了东盟各国的认可。但由于柬埔寨工人技术技能水平较低、学校的教育能力不足等严重影响了柬埔寨职业教育的改革,阻碍了柬埔寨工业的发展,降低了柬埔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搭建中国-柬埔寨教育合作框架,建立开放互通的职业教育资格互认,将有助于我国和他国的职业教育合作。
鼓励和支持中柬两国各职业院校的相互合作。特别是以专业为基础,开发两国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互通互认的框架,为和东盟其他国家开展教育合作提供经验和树立典范,如江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已经在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工商管理等专业招生;中泰两国共建的渭南师范学院东盟博仁财经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和老挝理工学院共建的联合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目前还处在探索发展期,合作发展的潜力很大,两国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需要积极投入并探索。[7]
3.资源协调,创新教育合作机制。
首先,探索和搭建职业教育的合作平台。目前中国和东盟各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规模和水平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在探索和打造职业教育合作平台的同时,要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合作的质量和结构,确保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质量。如已被列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的专门开展“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为双方在教育领域重要的机制化交流合作平台。[8]
其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不断探索线上教育合作机制。2021年的疫情催化了中国市场对在线教育的需求,这是进一步拓宽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采用同步课堂、远程课堂、录播课堂等现代化数字化手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赢,解决国家间因疫情、因距离等影响教育合作发展的方式,突破国家间合作发展瓶颈,这类线上教育合作机制有力的推动了国内外教育合作的新机遇,助推我国与他国新的双赢合作模式。
再次,探索完善职业院校间合作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宏观层面政府主导组织实施双边职业教育沟通和合作,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职业教育政策交流等平台促进两国职业院校的沟通和交流;微观层面推动在中柬两国在各地区、各院校、各专业层面进一步细化,打通地区-院校-专业间的合作信息沟通路径,可以通过学生互换、师资互派、研发合作等积极探索两国职业资格认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教育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