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对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的改革

黄凤

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514000

摘要: 在中职学前教育中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是必修课程,通过学习可以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目前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此为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2.15708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卫生保健是专业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以及幼儿卫生保健方法有所了解,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幼教工作能力的重中之重。但是根据调查与分析,有诸多学校并未重视幼儿卫生保健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低,无法实现学前教育的创新,所以做好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是目前的重要载体。

1、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经过归纳与总结,将现阶段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概述为以下三点,第一,部分学生基础过于薄弱,在学习中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总体成绩比较差,无奈之下才进入职业院校,且这一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此外,学生正处于玩乐享受的关键阶段,大多数学生重视唱歌跳舞,正因为如此导致幼儿卫生保健教学受到阻碍,学生在学习中看不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在时间的推移下成绩会越来越差[1]。第二,教材缺乏实践性,教材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如今幼儿卫生保健教材内容经过调整具有条理性,但是却仅仅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整合。比如在教材中涉及到“幼儿常见疾病与预防”,该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然而教材以文字叙述为主,甚至没有图片,这种方式下,照本宣科的模式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即便教师会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素材与教学资源,但是也无法避免教材本身所存在的各类缺陷。第三,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在课程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会将知识点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但是缺乏课外实践操作,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无法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面对以上所提到的各类问题需加以重视,但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之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境入手,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实现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的创新变革[2]

2.1 贴近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幼儿教师在备课时要认清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所选择的教学材料要与学生的实际相互贴近,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当前关于幼儿卫生保健方面的参考书目比较繁杂,但根据对教材的解读可了解到,教材中理论知识过多,缺乏对生活实际的联系,这种方式下学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此外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教学中如果选择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会导致教学变得十分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对此在教师备课的时候,不仅要从宏观角度出发,而且还要积极把握教材挖掘教材的创新点,尽可能找到教材与学生实际关联的突破口,不断拓教学空间,增强趣味性。或者在课堂中还要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利用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学习“幼儿营养卫生”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幼儿吃虾之后再吃VC会不会中毒?早餐只喝一杯牛奶能不能补充营养?”在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加以思考,将问题汇总出来并划分到各个小组中,由学生查阅资料获得正确的答案。

2.2 创新教学方式,合理就用现代化手段

在新时期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有效性,甚至还会出现阻碍作用。另外根据实践证明,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无形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在新时期,教师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缺陷与不足,基于学情做到以人为本,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主。比如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所取得的效果明显,比如通过解剖具体的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整合,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在选择案例的时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尤其要对学生的水平能力进行考虑分析。此外还要采取小组讨论探究法,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分工,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小组成员踊跃思考与发表意见,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无形中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使其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儿童常见疾病与预防”时为了让学生对学前儿童常见病的典型特征、护理知识有所了解,教师便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病历,让学生明白当幼儿患有某种疾病时如何预防,也可以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认知。除此之外,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奠定的基础,提供了平台,在幼儿卫生保健之中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多媒体教学,能够为教学改革提供帮助,教师要熟练的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价值,并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化抽象为具象,化复杂为简单,比如说在讲授“肺循环”的时候,便可以通过flash将动脉血静脉血之中肺泡间的气体交换场景进行演示,再配合教师的讲解,能够有效的解决难点,也能增强学生的理解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与有趣。

2.3 实现实践教学,在交流中提高教学成绩

从属性上分析,幼儿卫生保健课程具有一定的实际性,在教学中学生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整合,为日后迈向岗位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所以需要根据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在学习“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时候便可以安排学生前往幼儿园见习,对学习一日生活制度加以了解,而且还要思考幼儿园教师做法是否科学与合理,有没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

2.4 实现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整合

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整合可以为幼儿卫生保健教学提供了保障,需采取多样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眼界,比如定期开展卫生知识竞赛、知识宣讲等等,或者还要聘请具有经验的教师、园长、保健医生,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幼儿保健工作的相关体会,以此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如果条件允许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对幼儿园园舍设备、卫生等进行调查,实现课内资源课外资源的整合,便于学生观察思考,练习加深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5 创新考核方式,实现反馈机制的多样性

幼儿卫生保健主要采取的评价方式是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评价时不仅要对最终的成绩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将学生学习态度平时成绩融入其中,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评定,对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发言、作业情况进行明确,打分数。此外,在考核的时候需要将重点放到知识应用之上,侧重考核案例分析与实践设计,以此能够对学生问题处理的能力进行综合考察,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了解,以此可以指导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进度。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卫生保健学科在新时期要实现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专业素养,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新的教学理论,新的教学方法,实现多项措施的整合,在多管齐下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让课堂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尹婕妤,苗俊美,周榆棋.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与构建[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8):91-93.

[2]陈晶.以模块化教学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中职、高职课程衔接的优化发展——以T校“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28):97-99.

[3]刘一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下高职《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0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