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空气源热泵制冷剂充注量的实验和计算的研究

张萌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315000

摘要: 空气源热泵是在环保生态理念下研发而来的新型热泵产品,主要能源动力为空气中的低温热量,经氟介质及压缩机汽化增压处理后,可以转化为高品质热能,从而实现热力供应。该技术中,氟介质是换热的主要工具,水体本身并不需要与电器元件产生直接接触,节能环保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安全性能。本文基于空气源热泵制冷剂充注量问题,进行了试验计算和探究。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制冷剂;充注量实验
DOI:10.12721/ccn.2021.15708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空气源热泵主要是通过低高温热能之间的转化来实现热力供应的,制冷剂充注量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过大的充注量将会间接提升冷凝和蒸发温度,影响蒸发器的正常运作,轻则加剧冷量损失,重则损坏压缩机性能。当充注量过小时,蒸发和冷凝环节又会面临压力不足的问题,传热差也会因此增大,导致系统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只有通过客观、科学的实验,才能找到最佳充注量,提升空气源热泵工作性能。

1实验装置介绍

本次实验选取800kW空调运行实验室,借助温控设备可以将环境温度稳定在-10℃至45℃区间之内,中心设备与数据采集仪器相连,以固定周期对空气源热泵进行制热量、功耗等数据的采集。正式实验环节环境温度设置为22℃,误差标准为3℃,相对湿度为70%,实验用空气源热泵工质为R134a,压缩机额定转速2850r/min,功率为690W。为防止使用过程中过多吸入制冷剂造成损伤,改热泵压缩机吸气口还带有储液器,规格为70mm×220mm。蒸发器为4排管,冷凝器为铜直套管式,管长1780mm,外径测量结果为18mm。实验数据收集主要是通过压力、温度等类型的传感器完成的,实验室内还备有高精度电子天平,精度为0.1g,量程为0至30kg,用于制冷剂充注量控制。考虑到空气源热泵性能,本次试验开始前还进行了多次调试试验,能够有效规避冷凝压力过高对实验产生的不利影响。

2计算公式

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主要指低压侧与感温包之间的蒸汽温度差值,过小时可能造成回气带液的问题,对压缩机造成损伤;该数值过大时,则可能导致排气温度急剧上升,使设备运行环境恶劣性增加,其公式表达为:

微信图片_20250217160442.png

系统制热量则主要用于评价热泵运行状况,固定功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制热量越高说明空调能效越好,该数值计算公式为:

微信图片_20250217160511.png

单位时间内热泵制热系数为COP,可以用制热量与制热消耗功率表示出来,公式为:

微信图片_20250217160513.png

整体制热性能用COPa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微信图片_20250217160517.png

其中微信图片_20250217160523.png微信图片_20250217160527.png分别表示被加热对象的初始温度与终止温度,温度传感器监测后分别为25℃与55℃。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充注量对制热量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制冷剂充注量主要通过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来控制,实验环节开度设定为16%,过热度设置为10℃,制热量变化可见图1。从图中可以发现,阀开度16%时,COPa与制冷剂充注量之间呈抛物线变化关系,开口向下,当制冷剂量为1.1kg时,制热量到达顶峰,具体数值为3.05。充注量低于1.1kg时,空气源热泵制热量较低,考虑可能是由于蒸发器中换热面积利用不充分导致的,会直接造成热泵加热时间延长,COPa随之缩小。当充注量逐渐增加时,制冷剂对热能的承载能力上升,系统制热性能自然随之改善,制热时间也能有效缩短。而充注量高于1.1kg的关键值时,制热量同样发生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制冷剂过量,而高压储液器容积又不足以承载如此多的剂量,造成冷凝盘管中制冷剂积压[1],储液器失去了储存、制约的作用,最终导致传热面积和强度的下降,设备整体制热量也难以提升。

 微信图片_20250217160530.png

图1  空气热泵制冷剂充注量与COPa之间的关系

同时,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当过热度设置为10℃时,COPa同样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并在1.1kg是达到顶峰,具体数值为3.68,并且热泵运行过程中始终大于启动初期。

3.2充注量对膨胀阀调节范围的影响

制冷剂使用情况不仅与剂量相关,还与膨胀阀开度息息相关,当阀开度设置过小时,即使充注量足够,也无法被压缩机充分利用,COPa并不能得到显著提升;阀开度过大时,则可能导致压缩机带液运行,COPa同样无法得到保障。在实际运行时,膨胀阀调节方式应当尽可能与充注量适配,图2即为不同充注量条件下,阀开度与COPa之间的相关性关系。

 微信图片_20250217160533.png

图2  阀开度对COPa的影响

由图可知,阀开度18%的情况下,COPa数值要明显高于阀开度为16%的设置,不过,图中两阀开度均在制冷剂充注量为1.1kg时达到最佳COPa,当充注量在最佳值以下时,两种阀开度设定值下压缩机均存在吸气过热的情况,阀开度增加时,制冷剂流量才得以加大,因此COPa出现上升,这与前述实验结果一致。同时,从增长率变化趋势来看,当充注量大于1.2kg时,增长率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吸气带液现象的出现。当充注量高达1.2kg以上时,阀开度18%就明显不在膨胀阀最佳调节区间之内,造成制冷剂浪费的同时,也容易使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3.3膨胀阀调节方式对制热性能的影响

除定阀开度外,膨胀阀调节方式实际上也会对热泵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制约制冷剂充注量作用的发挥,从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定过热度下的COPa是比较理想的,因此这里采用1.1kg的最佳充注量,设置实验1用于考察16%、18%以及19.2%阀开度条件下,热泵的性能状态;实验2则用于测试10℃、6℃以及4℃过热度条件下系统运行状况。

对阀开度进行变量调节时,水温会持续在空气源热泵的加热作用下持续上升,制冷剂流量也呈现上升趋势,阀开度与制冷量之间成正相关。当对过热度进行调节时,过热度越低,制冷剂流量越大,但二者之间关联性并不明显,变化平缓。这主要是因为过热度的调节增加了冷凝温度与压比,但阀开度的减小增加了稳定因素,制冷剂流量自然减缓。制热量与制冷剂流量变化较为一致,但当阀开度为19.2%时,系统出现了吸气带液的现象,虽然制冷剂流量并没有明显下降,但增势出现减缓,这主要是因为吸气带液使得排气温度降低,冷凝器进出口的压力差减小,因此制热量下降。将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后发现,阀门开度实际上与毛细节流相似[2]

从功耗角度考虑,其主要受制冷剂流量和吸排气压比的制约,气压比与冷凝温度的变化是一致的,制冷剂流量则会在气压比的带动下出现上升情况,实验后发现,对阀开度和过热度进行调节虽然可以影响功耗情况,但整体变化并不明显。同时,阀开度与过热度数值不一致时,COP曲线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并随着水箱温度的变化逐渐下降,差值减小。这主要是由于加热初期过热度对COP的影响较大,当加热持续进行时,其提升能力发生明显下降。从功耗实验来看,这种变化与功耗之间的关联性较小,主要是由制热量带动的。

结论:综上所述,当空气源热泵膨胀阀开度与过热度数值一定时,制冷剂充注量与总制热量之间回呈现抛物线相关,并在某一具体数值时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应用时要注意做好充注量控制,防止浪费的同时也能使压缩机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此外,从膨胀阀调节方式来看,过热度调节优势明显,可以作为重点关注和优化对象。

参考文献:

[1]施永康,杨庆成,丁小江. 制冷剂充注量及毛细管长度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J]. 制冷与空调,2018,18(10):77-82.

[2]袁朝阳,陶乐仁,虞中旸,等. 充注量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J]. 制冷学报,2018,39(3):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