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人机工程学》是济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已完成前4学期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基本的产品设计能力,处于进行创新设计能力训练的提高阶段;同时本课程也是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的专业拓展课,负责在学生完成主要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人-机系统知识的补充和拓展,面向学生约100~150人。
《人机工程学》的课程目标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和掌握与工业设计、工程设计相关的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特点及感知觉和人体运动特征,具备在产品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分析产品和作业者之间的人机关系,从人机系统角度出发提出新的需求并完成创新设计的能力。同时通过训练学生思考如何使所设计的产品和作业方法适应人的特点,以提高作业者作业效率,获得舒适、健康、安全、可靠的作业体验,达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交互设计思维的目的。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
《人机工程学》极强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科特点,这使得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济南大学“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内涵建设”的办学定位,以及工业设计等专业“创新思维培养”的专业特色都落实到“人”的思维培养上,这就具备了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理想信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1]的基础,形成了《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以“人机学简史”作为精神主线贯穿在各章节概述内容,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激发学生的中国自信和家国情怀,并通过人机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自觉形成努力学习、持续学习以奉献社会的使命担当。
(2)将“优秀工业设计案例”、“人机事故案例”贯穿在章节概述及技术内容中,通过正反案例对比,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并培养其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协作共进的职业规范。
(3)以“先进行业典型人物”事迹激发学生对行业先驱以杰出成就奉献社会的爱国情怀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仰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开展围绕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混合式教学,使技术学习、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在以学生为主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
思政元素挖掘与设计
根据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结合各章节的内容与特点,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2],明确各思政元素需达成的思政目标。人机工程学知识单元模块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及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知识内容与思政元素、思政目标对应表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针对每个章节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划分为知识目标、技术目标、能力目标、思维目标和价值目标5个层层进阶的目标[3],并针对5层目标分别设置连续性课堂活动。以《4.1人机界面概述》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
(1)引入思政内容:海尔在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空调市场份额连续第一[4]。从进口称雄到走出国门,“以人为本、人单合一”是海尔对产品设计的战略创新(中国自信、敢于创新)。
(2)设置情景剧表演活动,学生模拟4种空调使用场景,识别并讨论4种场景下的人机关系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分析是什么推动了空调设计的改变,引发学生的辩证分析思考。
(3)引导思考,完成思政目标,改变与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体(专业特色)。没有创新与改变,社会与历史就会停滞不前,人类文明就会黯然失色(创新设计的重要性,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社会是如此,人也是如此(持续学习,敢于创新)。
总结
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在尊重课程自身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发挥集体智慧挖掘课程思政元 素,深化和拓展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合人机工程学发展史和古今中外的优秀设计案例和人机系统事故案例,将课程思政教育自然融入专业知识教育, 使学生对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有了更清醒和清晰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为参与祖国建设而努力读书的情怀与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王彤. 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M].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5.
[3] 周石其,赖慧芳,吴健. 基于项目制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 高教学刊, 2021,(10): 6-11.
[4] 朱丽,“逆行”全球,海尔凭什么? [EB/OL].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index.shtml, 2020-5-26/2021-4-6
作者简介:赵秀霞(1976.08—),女,山东临朐,汉,硕士研究生,济南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作研究、人因工程、生产系统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