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物理新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逐渐深化,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出现了很严重的差异化现象,一部分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当前的课堂节奏,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且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成绩。而一部分学生由于无法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无法理解课堂所需要了解的知识等多种原因,造成在物理课堂上不愿意去学习,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教师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提高教学效率,改革教学的方方面面,为高中物理课堂注入活力。
一、影响高中物理学科成绩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很多家长在家庭中只是对孩子起到了监护的作用,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一味地把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当孩子出现学习上的困难时,一方面父母从实质上提供不了太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当学生拿回一份不能令人满意的考卷是,面对的则是父母的呵斥和责骂,这样也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自身缺乏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压力是非常大的,在这个阶段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问题探究能力。但是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之前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知识体系更加深入且复杂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无法提起兴趣,显然对学生整体的学习都有严重的影响。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是不同的,而且认知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在一堂课上我们用一种教学方法来面向全体的学生,那么很可能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吸收课堂上需要理解的内容。而多数教师都是凭借常年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所以在面对学困生的问题时,教师多是口头说教,没有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方法上的变通。而这些学生经历了长时间地无法吸收课
堂知识的状态之后,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并且在课堂上也没有充分的自信去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逐渐减少,对物理知识的探索能力也会逐渐下降,最终学困生的问题越来越多,也会影响对其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四)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导致学困生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原因,高中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还不是很成熟,但多数学生都开始与社会环境相接触,这样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都会产生一些影响。这样学生也会接受一些不良的信息,而一些学生是没有能力去过滤这些信息的,导致学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思想也会逐渐走向偏激化,对学习也难以提起兴趣,并且在道德行为上也会出现异常。而一些学生也沉迷于网络游戏,游戏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感,而这些又是学习中无法体验的,所以导致学困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提高高中物理成绩的有效教学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对高中物理教学,教师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计划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 构建新的教学知识结构在掌握新知识之前,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内容,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教学应突出层次性、分步性、教与学的原则,使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相反,如果教师设计的教学计划层次和结构不明确,这无疑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师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和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培养。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2) 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课程的设计不仅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个环节,而且是一个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其次,合理设计课程计划可以给学生空间,使其取得更好的成绩。以学生为例,学生对新事物感到好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需要了解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学不断创新和改革。当然,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运
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物理是自然学科,物理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这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也是新课程概念的重点。在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以学习“自由运动”为例,学生首先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必要条件,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性和规
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本部分的重点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观察或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随机挑选一名学生一起完成实验,老师在高处让粉笔自由下落,让学生尽
快抓住它。利用这种常见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加深“自由落体运动”的印象。多年的高中物理物理教学经验表明:这种让学生参与的直观教学方法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可以更仔细地观察生活现象,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一个学生来说,只有感兴趣时,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也适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高效课堂,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课堂。相反,如果学生
不喜欢物理,他们不仅会对物理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一个高效的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物理的兴趣,只有学生有兴趣和知识渊博时,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课程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特点,通过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渴望,让学生不断学习,积极参与教学。例如,教师在讲授“平抛运动”的内容时,可以先进行深入的教学,再进行知识的推广,再通过实验内容来指导教学。老师用不同重量的球,沿水平方向扔出,让学生自主观察球的运动轨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会让学生培养好奇心,并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有效开发。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培养学习兴趣。高中物理等学科存在知识本身抽象等问题,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结语:总而言之,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学生心理会有一些变化和对于学生思维模式造成影响的因素,如果要改变高中物理教学情况不只是学生自己应该努力,也应该让教师关心和配合。让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互相沟通,才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晨屹.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提分技巧浅谈[J].低碳世界,2017(01):254-255.
[2]林海兰.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鲁世明. 高中物理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