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带动了越来越多的院校参与其中,但是由于环境、认知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多数院校随波逐流而开展的实践活动仍停留在浅层阶段,未能深入贯彻产教融合办学的学校方针政策,但培养高层次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各高职院校更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借产教融合,培养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九大报告中着重说明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也对此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而之后陆续出台的“职教20条”以及《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出现,也在逐步推动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实践的健全机制。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高职院校扩招,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得到更多的深入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实践能够有效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及时对照自身不足,利用学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补足,更好契合岗位要求;帮助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内部人才储备;通过社会培训的方式,实现劳动力转换,服务于区域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2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实践的优势功能
2.1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深化产教融入后,实际培训要求更为具体,相关岗位规范也更为严格。经过更加规范的品质控制与严格的操作,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将更加适应市场乃至整个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既可以在最节省的成本下创造更理想的收益,也可以让学生们切实地学会必要的专业技能,顺应市场需求,内容构建更加合理。随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纵深式蓬勃发展,高职院校要狠抓内容构建,要建立适合公司行业需要的课程,规范"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制度和评估体制,形成更加完整合理的教育质量监督体制,这也就推动着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内容构建的进程发展。通过产教融合提升学习者综合素质能使其社会适应力有效提升,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充实企业人才储备
提升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话语权,人才培养时尊重企业意见与建议,能够真正培养企业稀缺人才,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实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能确保企业强化对产教融合的重视和关注,积极为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实践发展贡献力量。职业院校的学员不但接受了良好的思想管理教育和行动规范教育,而且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同样也是很重要的人才资源。源源不断地的学生走进了企业,丰富了企业的人才储备,将会为这个组织增添智慧与力量。而与此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老师们也属于"双师"类型,因为他们不但具备丰富的基础知识,也具备很高的知识素质,同样他们都是企业中无形的人才资源,也可以作为企业管理者的答疑顾问。
2.3提升职业教育实效
传统职业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比例不均衡,学生缺少接触企业的机会,这也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强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和了解。而高职院校的诸多专业必须通过大量实践积累丰富实战经验,才能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能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也能使企业提前挖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转型。目前,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职业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重视。职业学校也要积极寻求转型,提升职业教育实效性,吸引更多生源,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深化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可持续发展举措
3.1加强产业与院校的交流互通
要想做到深化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通二者之间的阻碍,搭建互通桥梁,分别了解各自的需求,以定期会议、简报交流等方式进行必要的沟通互动机制更加有助于双方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目前所推行的1+X证书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其中“1”指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学历证书,“X”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为其交流互通的关键,强调了其整体性,开展1+X证书的试点工作重点在于“1”和“X”之间的融通,保障双方共同发挥作用。
3.2开展产教双方统筹协同模式
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之间资源调控、统筹公共管理的优势。开展专题化的产教融合研究,深入研究产教融合推进机制。各级人民政府有必要规范产教结合机制,明确产教结合方式、对象和要求,统筹处理产教结合涉及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混合所有制与国有资产监管三个基础问题,引导建立教育网络机制并推动产教结合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要做好行业协会和商会的组织和工作,尽可能建立一个地方特点突出的产教结合的企业、公司和机构发展模式。分类制订产业发展措施并形成产业用工的制度和劳动力需求预测体系,进而对专业建设进行预警和调整。
3.3创新产教融合成效评价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的终极目的,或者终极评判标准,并非在于合作企业的数量究竟有多少,而是将产业前沿科技元素、先进文化与社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课程的深浅。所以,开展产教融合效果评估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建立产教融合效果评估制度,构建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建设质量标准制度与质量保证体系,审定合作教学内容,从学科设置调整和更新、学科培养方案制订、学科课程建设、教学实验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等方面,切实提高产教融合的教学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产教融合开展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实践是现今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职业院校面向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能力,深入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产教融合的推进更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能力,深入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基于产教融合做好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实践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具有其不可代替性,各区域高校和企业更应积极主动开展专业合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新二者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晓,钱鉴楠.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评价的演化逻辑与改革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21(09):114-121.
[2]王永莉,李勇,杨继红.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实证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8):126-127.
[3]郝天聪,石伟平.从松散联结到实体嵌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育研究,2019,40(7):102—110.
[4]安冬平.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双园内嵌、三维联动”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0(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