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低压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李光辉 娄媛 张超楠

黔西县黔希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毕节,551500

摘要: 电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工业的发展必然带来用电量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逐年增长并势头强劲,供电网络的发展速度与负荷快速增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电能在电网中的传输损耗也越来越大,电能利用率随之降低,这与国家能源政策和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降低供电网络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功率因数低是电能损耗的根源,无功补偿能够提高功率因数,有效减小供电线路的电流,进而降低供电线路网损,从根本上解决负荷增加引起的能耗相应增加的问题,对于提高供电效率和电能利用率、构建节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低压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技术
DOI:10.12721/ccn.2021.15709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无功补偿原理

无功功率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功率。它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和感应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无功功率分为感性无功功率和容性无功功率。感性负载消耗无功功率,为无功负载;电容性负载产生无功功率,即无功电源。

在低压电网中,异步电动机是最常见的感性负载。其正常运行需要无功功率来提供磁场能量。此外,对电网供电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变压器、电抗器等设备的正常运行也离不开无功功率。如果没有无功补偿技术,负载所需的无功功率只能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到负载,这将增加输电线路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端电压,增加功率损耗。

如果电容性负载和电感性负载并联在一条母线上,在相同的电压矢量下,电感性负载和电容性负载的电流方向相反,这相当于电容性负载为电感性负载提供无功功率。因此,通过在负荷侧并联安装电容器等装置或整套无功补偿装置,可以降低电网电源向负荷设备提供的无功功率,从而大大降低无功功率传输造成的功率损耗,提高供电效率。

无功功率补偿通过将电源功率因数φ增加到目标功率因数φ’来提高电流功率因数,从而降低供电线路的功率损耗。

2无功补偿方案

根据无功补偿原理,无功补偿的根本目的是缩短电网中的无功潮流距离。无功功率流经的供电线路距离越短,功率损耗越低。显然,无功补偿装置离负荷越近,补偿效果越好,功率损耗越低。根据无功补偿装置与负荷的距离,分为以下方案。

2.1集中补偿

补偿设备集中安装在变电站变压器出口母线上,为母线上的负载提供无功功率。集中补偿方案具有安装方便、补偿容量易于控制、安全经济等特点。适用于负载接近母线且集中的场合。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的负荷具有这一特点,因此补偿方案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

2.2分散补偿

分散补偿是将补偿设备安装在变电站不同电压等级的母线上,实现对各电压等级负荷所需无功功率的单独补偿。显然,分散补偿能使各电压等级的负荷在最短路径上获得无功功率,且功率损耗低于集中补偿方案。根据其特点,分散补偿方案主要适用于规模大、电压等级高的配电系统。

2.3当地补偿

无功补偿装置直接安装在功率因数低的负荷上。负载所需的无功功率以最短路径直接从补偿装置获得。无功潮流引起的功率损耗几乎为零,补偿效果最好。然而,当地补偿方案对安装现场有要求,这在许多情况下无法满足。另外,每台负荷单独配备无功补偿设备,使无功不能全面协调使用,工程造价大幅增加。因此,它一般用于单台大容量负荷需求的场合,实际应用较少。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负荷的分布特点,经常采用多种形式的补偿方案。常用的方案有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场合的负荷无功需求。

3无功补偿装置选取

不同的负荷具有不同的无功需求特性,因此有必要选择具有不同特性的无功补偿装置。例如,对于汽车行业的电焊机来说,急剧变化的负载要求无功功率的输入和输出能够快速跟上,这就要求无功补偿装置必须具有极快的供电和切除能力,而高炉鼓风机等大功率电机的负荷要求不高,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基本处于固定值。在实际工程中,确定无功补偿方案后,根据负荷对无功功率的供电要求和补偿装置的特点,选择以下常用的无功补偿装置。

3.1同步电容器

同步电容器又称同步补偿器,是一种只产生无功功率而不产生有功功率的专用发电机。由于设备运行时转子旋转,会产生噪音,且结构复杂,维修维护难度大。在无功功率需求动态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其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要求。主要用于大型电网的集中补偿方案。

3.2并联电容器

并联电容器广泛应用于无功补偿装置中。具有技术成熟、结构简单、生产规模大、价格低廉、维修更换方便等优点。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可以大大降低无功补偿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为了满足负荷对无功功率实时变化的需求,可通过不同组容量组合对并联电容器进行分组切换,实现更精确的无功补偿。补偿装置采用带触点的开关控制开关容量,无功供电速度慢。适用于负载稳定、变化速度慢的场合。

3.3并联电抗器

当输电线路空载时,线路对地的无功功率将导致输电线路末端的电压升高。为了保证线路末端的正常电压水平,有必要设置并联电抗器来消耗这部分无功功率,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低压系统中,这部分无功功率较低,通常对终端电压影响不大。在高压输电线路中,这部分无功功率具有很大的价值。当夜间电力负荷很低时,会引起终端电压升高,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超高压电网通常采用无功补偿装置,不适用于一般工业场合。

3.4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不同于接触开关控制的并联电容补偿装置。该装置采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IGBT)控制高频电流波形输出,实现快速跟踪精确无功补偿。输出电流可根据负载需求输出电感电流或电容电流。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动态快速补偿,具有响应速度快、调节方式灵活、占用空间小、模块化设计、维护方便等特点。该动态补偿装置成本高,主要用于负载变化快的场合,如汽车生产线焊接负载。可满足毫秒级快速无功输入和切除的要求。

4无功补偿容量确定与分组

无功补偿方案和补偿装置形式确定后,需要根据目标功率因数对负荷所需无功补偿量进行计算,以确定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无功补偿容量按照公式(1)计算。

图片2.png

式中:Qc为补偿量,P30为有功计算负荷,φ为补偿前功率因数,φ'为目标功率因数。

从公式(1)中可以看出,随着有功负荷的变化,所需无功负荷同时变化。若选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则可以快速跟随有功负荷变化实时输出所需无功功率;若采用并联电容器形式的装置,需要对电容器进行分组,以满足变化的无功需求。电容器分组可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以下分组方案。

(1)等容量分组。该分组方案把Qc等分,例如,等分4组,每组容量为Qc/4。

(2)不等容量分组。以分4组为例,按照Qc/10、2Qc/10、3Qc/10、4Qc/10分组。

在同一补偿容量下,等容量分组方案能够投切4种补偿容量,分别为Qc/4、2Qc/4、3Qc/4、Qc。不等容量分组可以投切10种补偿容量,分别为Qc/10、2Qc/10、3Qc/10、4Qc/10、5Qc/10、6Qc/10、7Qc/10、8Qc/10。

显然,在分组数相同的情况下,不等容量分组方案通过各个分组容量的排列组合投切,能得到更多等级的补偿量,更加适应负荷的变化对无功补偿的要求,无功补偿精度更高。

结论

社会用电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供电网损耗的增加和供电效率的降低。无功补偿装置可以在现有供电网络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功率因数,降低供电网络的电流,提高供电效率。本文提供了不同的无功补偿方案和装置,并给出了各种无功补偿方案和装置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供电工程应根据本工程负荷特点,选择适合本工程负荷的无功补偿方案和装置。在最常用的变压器母线集中补偿方案中,如果使用电容器装置,可根据本文提供的方法计算补偿容量,并可根据不等容量分组方法对电容器进行分组。

参考文献:

[1]李红伟.无功补偿技术在高低压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硅谷,2019,7(15):81-82.

[2]徐靖.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船舶与海洋工程,2019,(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