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姜云祥

海林市第一中学,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57000

摘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为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应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作为重点,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加强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初中物理学习活动,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物理探究水平,同时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知识学习水平。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2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务必发挥出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作用,将复杂性的物理知识内容以更为生动化、系统化的形式展现在初中生的眼前,以便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有助于促进其构建良好的物理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彰显出将信息技术应用至初中物理教学中所具备的价值以及意义。

一、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物理教学,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认识到两者融合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往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多采取单向传输、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使枯燥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学习主动性被压制,难以深入体会物理学科知识。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活跃度。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将教材知识系统且全面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物理知识,帮助学生内化并吸收知识。教师在备课时也可借助信息技术,将其中涉及的知识及相关知识背景融入教学过程中,借此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总体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能够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能为顺利进入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课前预习也能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率。目前网络技术十分普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预习物理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物理预习内容,帮助学生明确物理预习目标,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而且,网络平台也有大量的物理知识预习资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物理知识预习资料,使学生通过预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物理知识储备,为学生后续正式进入物理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在讲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制订预习计划。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噪声”的危害,教师可以以此为前提,引导学生结合已有认知预习噪音的知识内容,由此帮助学生找到预习方向。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确保学生的预习更具时效性。比如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查询与噪音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噪音的危害、噪音的现象等,让学生进行文字记录,以此对噪音的危害进行深刻认知,同时引导学生预习如何防止噪音的危害。由于噪音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具有较强关联性,所以,学生的预习热情较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电子文字的形式写出控制噪音的方法,比如,载重汽车制造的噪音、公共汽车制造的噪音、各类发动机发出的噪音、飞机飞行中发出的噪音以及喇叭、音响设备发出的噪音,学生可以在预习环节想办法如何能消除噪音,提出预防措施。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分析以往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仅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会使课堂教学氛围压抑、枯燥且沉闷,学生也难以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造成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而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以动画模拟的方式,将物理过程及物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物体的变化过程及运动状态,拉近两者距离,缩小空间感;还可帮助他们通过对真实物理现象的观察,获取更多学科知识。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电磁继电器》这一内容时,如果仅以口头文字表述的方式讲解相关知识,学生便无法接受并理解,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模拟动画,让学生直观观察电磁继电器工作过程,学生则会对此部分内容形成全面认知,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三)通过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点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物理知识普遍过于抽象化和概念化,大部分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对物理知识内容一知半解,很难完全掌握物理概念。同时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进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完善运用至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解决以往学习期间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使学生直观地体会重难点学习内容,全面强化综合思维水平。

例如,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为:两个圆纸片大小相等,剪去一部分之后呈现扇形,将两个纸片粘贴形成纸锥,将两个纸锥从高处扔下,最终落地。让学生观察两个纸片下落速度的快慢,以这种清晰、直观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观察视频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现象,为学生导入机械运动的概念。然后,逐步为学生导入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机械运动认知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物理实践能力

分析初中物理学科发现,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演示实验、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部分物理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还有一些物理实验凭借现阶段的实验条件难以达成,所以教师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以感性认知获取为基础,深入探究物理规律。学生便可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进行深层次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电路的连接》部分内容时,由于实验电路较为复杂,因此,教师大多会向学生演示电路实物连接法,然而仅通过实物演示,学生难以对电路连接操作过程形成直观认知,部分学生无法对其中的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因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错误,甚至出现电路设备烧毁等现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轻松地开展电路接线活动,而学生也可对全部实验过程形成清晰认知,可有效减少实验故障。

三、结语

将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十分有助于提升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实际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主动性,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还十分有利于突破物理教学期间的重难点问题,使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能更具动态化的特征。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实施信息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亚刚.初中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融合研究[J].华夏教师,2022(08):28-30.

[2]钟哲学.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对策[J].信息周刊,201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