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刘佳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要: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广泛应用当中,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当然也催生出了诸多创新型教学模式,使得先进信息技术逐步和物理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助推物理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确保物理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手段在物理教学的多个环节都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所以为了进一步满足新时期的物理教学改革要求,必须把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手段,不断更新物理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满足物理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1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伴随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和各个领域的结合越来越深入,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深层次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当然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高中物理教学深奥复杂,给学生增加了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也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尤其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学生带入到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与时俱进,迎合教育现代化改革要求把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整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有效挖掘物理学科的教育功能。

1、应用信息技术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是一门晦涩难懂,逻辑性强的学科,让诸多学生望而生畏,再加上很多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物理学习当中显现出明显的排斥抵触情绪,给物理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具备乏味落后的特征,主要是运用灌输性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导致课堂氛围非常沉闷,又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有助于改变我们当前的不良局面,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推动物理教育模式改革,给单调乏味的物理课堂注入活力和生机。例如,在教学平抛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点时,教材主要利用频闪照相的方法讲授知识不过静止的图片,并不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平抛运动的动态过程,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此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思路,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平抛运动模型,对下落物体的运动轨迹进行有效模拟,并使用慢放技巧,引导学生做好球的应力分析。动态模拟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简化物理教学难点,为学生全面投入物理探究打下基础。

2、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导入环节

新课导入阶段是课程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导入方法不恰当,不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导入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动力,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导入环节,利用生动直观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直观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想象和拓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开端部分就能够调整学习状态,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电磁感应的了解,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收集生活当中电磁感应应用的相关资料,然后制成教学视频为学生展示电磁感应在机场安检设备、录音机、话筒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生活当中,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也通过良好情境的创设优化教学导入效果。

3、应用信息技术突破物理教学难点

传统物理教学主要运用的是知识灌输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在帮助学生突破物理学习重难点方面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哪怕是这样仍然无法加深学生的感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倦怠情绪。突破物理教学当中的重难点,成为了当前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更新教学手段和改革教学方法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思路。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同时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实现精讲精练,让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时,本课的一大难点就是掌握空气摩擦,无法证明机械能守恒。面对这样的教学难题,教师可基于信息技术软件制作动画实验,用鼠标把球拉到一定高度之后释放,使球摆动约10秒。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可以了解到小熊每次摆动幅度相同,受空气摩擦的影响非常小,甚至能够实现永久摆动。在小球单摆经过之处可加上辅助线,绘制小球运动轨迹图,让学生对这一难点的认识更加深刻,增加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保证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4、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本身是一门典型的实验学科,为了确保物理教学的有序开展,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就必须重视实验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的实验学习质量得到保障。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当中的常用方式,为了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对演示实验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优化调整。过去的演示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吸引力小,再加上课堂时间和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限制,导致不少实验不容易在课上演示。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为物理实验活动的优化带来极大的保障,尤其是可以动态展示实验的各个环节,深化学生对质量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液体扩散现象时,无色清水和蓝色硫酸铜溶液混合的过程通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过去教师通常是借助图片进行讲解,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无法带给学生视觉冲击,也不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改变这样的现状,在录下实验过程之后,用快进方式播放,让学生直观了解液体混合过程,强化对扩散现象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水平。

5、应用信息技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探究为重点的课程,在实际学习当中要想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独立学习习惯。但是很多学生因为长时间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再加上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资源,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影响学生的物理深度学习。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当中的融入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尤其是运用微课视频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自主学习资源,让物理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时,实验操作花费的时间长,占用的时间多,且存在诸多处理难度大的数据。于是教师可以把实验活动制成微课视频,并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观看,在观看完之后总结自己的感受以及感想,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并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确定课后的复习巩固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都强调新型教学手段和教育模式的应用,其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和优化安排,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内容。信息技术具备独特的应用优势,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教学需要,还可以为师生互动提供广阔平台,更能够让物理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为物理学科教学的全面变革提供服务与保障,同时也要在这一过程当中总结经验教训,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物理教学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立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科技世界,2020(16):173-174.

[2] 孔令平.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探究[J].科学咨询,2020(32):234.

[3] 黄贵阳.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10):131-132.

[4] 张跃翔.高中物理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究[J].江西教育,2020(0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