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现代化的教育之下不再需要仅仅拥有丰富知识的人,更需要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能够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因此,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以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有抱负的人才。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
(一)弘扬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部分,但现阶段教师都忽略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思想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的思想。而高中历史教师将传统的家国情怀文化思想内容与历史教学相融合,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学生学习家国情怀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不强,他们在遇到自己的事情时会积极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就不强烈,社会责任感缺失[1]。例如,学生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虽然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是却可以反映出学生的道德素养缺失。而有些学生因为没有接受系统的责任教育,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会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高中历史教师将家国情怀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升思想道德修养。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内容可以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其影响和熏陶下,可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
(一)融合高中历史教材,加入家国情怀教育。高中历史教材融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难忘记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积淀悠久的文化,也涌现出了无数为民族鞠躬尽瘁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民族的荣辱抛头颅、洒热血,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强烈的家国情怀,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中生必须有效学习历史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促使自己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历史教学要切实有效地对高中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这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历史及国情,有效地进行情感渗透,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明确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地激发爱国热情。高中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历史知识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效促进历史文化和伟人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意义深刻、任重而道远。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进事迹,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演讲活动,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对仁人志士献上内心的敬仰之情。
(二)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景点较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带领学生多参观一些红色旅游革命圣地,让学生在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增强民族归属感。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家国情怀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也是经典的红色旅游胜地,其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加深学生对南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三)利用课外拓展教学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由于课本教材的内容篇幅有限,而历史本身却又源远流长,只能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解,如果历史教师单纯只讲解课本内容,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2]。而课外拓展教学的内容选择想要与家国情怀教育相结合,需要教师进行合适的教学引导和设计。例如,教师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时,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人物传记,如《李大钊传》《胡适传》,还可以推荐学生观看相应的优质影视剧作为教学拓展内容,如《觉醒年代》《建党伟业》。通过课外拓展教学,能够丰富教材内容的广度,加强教学内容的深度,以引发思考、启发教学的方式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教师通过分享爱国主义情怀的书籍、影视,让学生观看并点评,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从而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结合班级文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如在班级张贴栏张贴名人名言和肖像画,在图书角投放历史书籍,如《中华上下五千年》《红岩》《毛泽东语录》等思想正确、内容积极的历史相关书籍,用于学生借阅和反思。教师还可以指挥学生进行历史相关主题的黑板报创作,以扩展历史故事为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班级文化展开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反思,滋养学生的精神内涵。文化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影响学生的潜意识思维,通过延长教学战线,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因此教师不应该单纯把思想教育放在课堂教学当中,更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学生遭受互联网低俗信息的荼毒,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历史、反思历史。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因此教师应该发挥本学科的人文关怀属性,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历史、感悟历史与反思历史。
参考文献:
[1]戚建满.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19(16):63.
[2]申胜利.浅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