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物理是学生初中学习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科目,同时此科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有较强的要求。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精神素养得到巨大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未来个人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一)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在探究式教学中,三维目标并没有完全的实现,师生都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导致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实现的情况比较差。由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制定比较具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有据可依,实践的情况比较好,但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规定比较宽泛,在教学中老师不好掌握其教学程度,因此,不同的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这就导致老师对于学生探究过程中控制力度不好掌控,导致在教学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因此三维目标的制定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保证其全面的实现。
(二)教育方式过于传统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只需要跟随老师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即可,需要学生探究的部分很少,这就导致学生普遍缺乏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即便在教学中老师意识到探究式教学的作用,也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探究机会,但是由于学生长期在讲授教学法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导致学生不会探索,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表述出来,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对老师的依赖性更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就要改变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完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当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规定比较具体,实际操作性比较强,但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完成情况不甚理想,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这两个目标的落实出现了问题。为了完善所有目标,让其更加的具体化,首先老师在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每一个目标的具体步骤,了解对学生的引导程度,掌控好提高对学生的约束程度,明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并且提出明确的学习需求。情感态度目标在具体的落实程度上是最不理想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要明确具体教学工作,了解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提升,帮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探究的过程当中,要时刻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深度挖掘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应该达到的具体需求。三维目标的改进,不仅在于老师,也在于教育专家、学生和家长,因此,需要多方联动共同致力于改进三维目标,共同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
(二)改进教学方式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老师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老师依然要坚持讲授为主,在此基础上增加探究的部分,让学生逐步的掌握探究式教学,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凸透镜成像》这一知识中,老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并且陈述选择的理由。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筛选出合适的探究主题,将其用于课堂的探究活动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探求,通过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也要尽可能让学生作出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剔除无关的要素,学会抓住关键点。在学生探究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引导学生正确的收集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借助小组的力量,掌握归纳的技巧,通过组内互相点评和指正,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三)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式课堂充斥着浓郁的开放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更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我、勇于提出疑问的平台与时间。过去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抱着“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的态度,使得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人才培养都困于人才创新思维缺乏的桎梏中。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必须扭转这一局面,在不断的探究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假设、实验研究、总结分析这一科学探究方法对疑惑展开探索。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组织学生进行冰块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疑问:是所有固体的熔点和凝固点都一样吗?为什么上次去高原,明明水已经沸腾了,但我直接喝却不觉得烫呢?是不是只要温度足够高,所有的物体都能实现汽化吗?当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不必急于给出答案,而应多鼓励学生课后采取如实验、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质疑的视角往往是基于他们最真实的生活,所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许多教师挖空心思也很难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结的教学难点。与此同时,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中对知识的学习进行了发散,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四)组织合作探究
一般而言,学生一个人的探究能力有限,但一群学生聚在一起,往往就能够碰撞出思想上的火花,可以在讨论与实践中解决许多一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加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很难保证每个学生在短时间内都能够实现有效的自主探究。所以教师在组织探究式教学时,要将小组合作的优越性充分展示出来。在知识理解上,让那些抽象思维活跃的同学为那些难以理解知识点的同学提供新的解释;在实验过程中,让那些细心的同学进行实验操作,保障实验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让平时粗心大意,思维却十分活跃的同学贡献更多的创新性想法;在课后实践中,让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带动,优势互补,提升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物理学习充斥于课堂与课后,使学习的延续性增强,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具备物理思维。
结论:想保证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就需要不断完善三维目标,让其更加的具体化,提高其可操作性,同时老师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马全林.探究式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90-191.
[2]尹 洪远, 孙慧 波. 论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天地,2019,1(3):
[3]谢惠梅.初中物理《力 弹力》的活动探究式教学设计[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10):60-61+15.
[4]丁国平.基于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