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完成历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但在现阶段部分教师及学生对历史学科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历史学科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给予历史学科的学习时间较少。此种状态不利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师应顺应改革的趋势,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对充满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目前大多数的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当中将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师生互动教学环节应有的价值。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以学生喜欢看的《还珠格格》等电视剧为切入点为学生讲解正确的历史事实,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实际生活当中的历史教学契机进行关注,大大地降低了历史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习过于枯燥
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采取板书式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当中与学生关于知识点的交流及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输的学科知识观点,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历史学科知识点的学习枯燥乏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更加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及思考。
(三)学科学习与实际脱节导致学科知识虚拟化
历史学科教师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当中只是将书本上的纯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历史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最忌讳此种方式。还有很多历史教师对历史上发生的相关事件进行主观臆断,并没有结合历史史实以及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阐述的历史观点。
二、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结合中外历史,培养学生的史料作证能力
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都是伴随着别人一同进行改变和发展一样,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都是“历史”中的一部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进行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我国历史的教育,更要放眼于全世界,结合中外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的史料作证能力,锻炼学生以小见大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课,向学生介绍同一时期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有哪些交集点,这些交集点为后世带来了哪些改变等等。比如在张骞出使西域构建“丝绸之路”的同时,威尼斯商人来到了唐朝,游历之后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为当时的西方国家认识东方世界埋下了伏笔,也再一次证明中外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是一直在互相影响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看待历史事件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多加考虑,从一件微小的历史事件看到它将会带来的影响和对当时历史发展的映射,培养学生的史料作证能力。
(二)丰富初中课堂历史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
历史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历史教学观念,采取多样式的历史教学方法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增加历史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此需要初中历史教师针对书本当中的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的学习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当中的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对外关系和中外古代史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针对部分知识设置相应的问题,教师可以问学生:“让你在世界上选择一个国家去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国家?”然后以该问题为契机引出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点,向学生讲述古代的民族关系以及中国的经济历史。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工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所以,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工具,给课堂教学带来新颖感和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国土与人民》这一课时,初中历史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我国的疆域辽阔和随着历史发展疆域的不断变化,运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工具,制作了从古至今我国疆域的变化动图。从最早有史料记载的《尚书·禹贡》九州,再到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的明朝时期的“秋海棠叶”,一直到我国目前的疆域范围。
(四)创建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评价工作,创建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此需要初中历史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过程相结合,不仅注重对学生历史成绩的关注,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之处。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与日常的历史学科学习表现相结合,让学生从细节入手发现自身在学习当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地分析寻找解决之道,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估,让学生通过教学评价和历史教学获得自信心。
三、结语
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需要初中历史教师能够适应历史学科改革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拥有正确的历史学习思维以及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历史知识点的积累,实现学生历史学习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辉.探究现代教育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中学历史,2020(09):188-189.
[2]周佳乐.探究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研究,2020(09):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