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现代信息技术极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点,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将人工智能教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通过强化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人工智能模块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一、提高思想认知能力
教师通过有意识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意义、生活中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等,主动发现生活中应用的人工智能,学会从数据、计算角度来解释人工智能系统工作原理,明确人工智能发展历程,认识到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协同发展的必然性。学生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可以借助智能数据处理计算模式,理解人工智能的智能行为,对人工智能产生探索的兴趣,主动运用学习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够独立思考,辩证看待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以及面临的全新问题,理解人工智能研发过程中人工智能应用应合乎规则。教师应有效利用学生在初次接触人工智能学习时产生的好奇心,通过准备相关视频、组织小组竞赛等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缓解信息技术课程的枯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为了更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深入理解,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实际的人工智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与时俱进,积极地求知探索,逐渐地改变教学观念。教师尤其应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大程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借由学校的人工智能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更好地将课堂上的人工智能理论知识融入实践项目中,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采用这样的形式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对人工智能项目的合理化、规范化引导,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人工智能教学场景构建的重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地将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入课堂,确保创设场景的真实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熟悉感,强化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好奇心与期待。
二、以具体案例展开教学,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人工智能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知道常见应用,初步了解人工智能模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选取难易程度适中和趣味性较强的具体案例,以案例为切入点,合理地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人工智能模块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充分利用具体案例展开人工智能模块教学与分析,这样学生便能够在直观的课堂环境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算法的原理和应用情况。以具体案例展开教学,明确课程教学内容,能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模块教学的水平。
例如,在“专家系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个完善的医疗专家系统,引导学生进行问答互动,全面深入地了解专家系统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所带来的益处。这样将案例合理地应用到人工智能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人工智能模块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深入感受到人工智能与我们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体验式学习的实践分析
一个合格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当认识到,当人工智能技术因为自身的进步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时,教师的教学角色转变是必然的。对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师需要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学生个性化体验式学习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而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又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式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总的来说,只有保证学生进行个性化、交互性、体验式学习,改进学习体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体验式学习。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Flash操作,并且学会制作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小动画,笔者确立了“1-N”的教学思路,具体来说就是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判断学生对哪些动画素材感兴趣,然后在教给学生基本的Flash操作步骤之后,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动画。
第一步,笔者在取得学生家长的同意之后,让学生使用家长智能手机上的搜索引擎,将“Flash”“Flash动画素材”“Flash动画制作”等作为关键词进行多次搜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链接进行判断;其后还可以根据其他软件的一些自动推送,查看有哪些推送结果,最后由家长截图发送到班级信息技术群。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微信中的“问卷功能”,设计一些基本的问题,调查学生喜爱的动画素材类型。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实际上这也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一个教学前置性工作,符合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所强调的“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据此实行教学”。
第二步,教师可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认知特点进行分析与整合,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给学生提供案例的时候,选择的是“太阳升起”这一个素材,然后给学生讲解普通帧与关键帧的概念,并在实际操作中向学生展示如何给关键帧设计动作(当然前提是将自己选择的图片导入,并合成为元件),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在Flash软件中,动画的关键在于动作的设计,于是在大脑中需要先构思动作的起点和终点(实际上这也是确定起点和终点的两个关键帧),而这涉及学生对动画的对象及动画背景的判断。
第三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素材设计动画,再制作动画。由于不同学生所选择的素材不同,他们往往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再加上学生对自己的动画有一定的期待,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非常强,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机,他们会更深入地理解Flash中的基本命令,并且会积极地尝试制作。
结语
总之,人工智能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人工智能模块的教学实效性,便需要广大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优化人工智能模块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模块的知识和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周邵锦,王帆.K-12人工智能教育的逻辑思考:学生智慧生成之路——兼论K-12人工智能教材[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04):12-18.
[2]谢忠新,曹杨璐,李盈.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内容设计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4):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