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因此,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们国家这项技术的发展较为落后且发展速度缓慢,但是近年来它在国内的发展整体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核心之一,大力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大势所趋。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原来生产模式的不足,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地满足了实际需要,同时带动着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我们需要重视这项技术的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也给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文提到,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将电子信息技术、智能仿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精通各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国家应保证对技术人员的基础培训,同时加强实践,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技能。
2 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优点
2.1控制准确性高。在以往电气工程控制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所控制的目标采取建模处理,建模中的动态方程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在建模时还会产生诸多不定问题,因而要保证控制目标模型构建足够,首先就需要了解这些不定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实现具有较高的难度,所以准确性控制方面往往存在差异性以及效率性等问题,而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则可以有效绕过这一环节,因而该技术本身受到不定问题影响较少,所以能够达到提高准确度控制效果。
2.2灵活性比较好。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来说,其灵活性要远远大于传统的控制,因为传统控制器网需要在使用前完成参数调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调整。若是现实运作条件突变,调整往往需要更多专业技术员完成,而自动化控制器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因为其本身就具有自动调整功能,可以根据实际的响应速度、鲁棒性等参数改变完成微调,从而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而且实现这一过程根本不需要操作人员来到现场,即便是需要人员进行维护,也可以通过远程技术完成相应操作,进而达到节约人力的效果。
3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展
3.1标准化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标准化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现阶段的自动化设备的不同种类之间所应用的技术标准是不一致的,很多协同操作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兼容性不佳是现阶段不同类别电气自动化设备之间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阶段自动化设备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技术标准经过进行统一化的处理,并且相关设备生产中要积极地应用国际标准,提高不同类别设备的兼容性和可用性。
3.2综合化发展
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将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维护、分配、安全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整合,通过对数据的统一采集处理,满足了电力系统综合化发展的需求。这种管理过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对工作量进行降低,提高对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电力系统管理人员要积极地对相关集成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更好地促进自动化管理技术的深度运用。
3.3自动化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深度应用中,各类软件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观察,通过应用不同的算法,对于设备运行工况进行准确的把握,让各类设备的管理过程更加准确、有效,并且也提高了管理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针对于相应数据采集和计算的技术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更好地适应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发展的具体需求。
3.4网络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急速的深度应用,电力系统管理中各类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呈现网络化发展的态势。通过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内部数据的传输与处理更加高效,提高了数据信息港㢆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同时,也保障了数据的传输量,这对于提高数据处理有效性和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4.1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普及
目前,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给相关的管理运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各行业自动化程度的加深,应加大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普及程度,例如在配电站自动化过程中,以计算机技术代替人手使得电力输送的成本下降、输送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目前国内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配电站没有实现自动化,电力系统仍然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如果整个电力输送环节均能实现自动化工作、计算机监管,将给电力行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电力输送工作的整体效率水平和质量。此外,计算机、网络等自动化设备的进一步普及有利于整个电力系统的高效管理。改变传统的人员配置结构,培养懂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对电力系统的工作方式进行全面的更新,将人工管理发展为人工智能管理,以推动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
4.2促进系统内部要素的优化组合
电力系统因为自身的特别属性,运作过程具有综合性,将错综的模式进行集中化运作是促进该项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相互沟通和协作,以促进局部作用的有效发挥。高度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来良好局面,并且有利于完善的监督体系的构建,以减少系统故障后的损失。并且该项技术特有的作用发挥着保护功能、通信功能和有效的实时监控、管理功能。保护功能体现在线路的保护、电压的保护;通信功能体现在数据的即时传播与交流;实时监控的作用是该项技术的运动功能;管理功能具有强大的综合性。
4.3完善自动化技术设施
电力系统的完全自动化也需要基础设施的自动化加以配合,如何提升基础装备和设施的自动化水平,成为电力工作人员和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的工作难点。为了使得自动化技术在配电、送电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自动化设备。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相关产品,但在产品种类、科技含量、后期保障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相关市场还存在较大的空缺和发展前景。自动化技术在供电设施中的普及需要严格依照现实情况的需求,制定统一的生产规范和标准,并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和智能程度,电力设施的自动化将极大的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5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电力行业和人们的实际生活关联密切,电力系统对社会秩序与经济发展产生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根据现阶段的电力技术实际发展情况能够看出,电力系统在向着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动化研究的力度,有效提升我国电力行业自动化发展的水平,保障供电稳定性,进而为社会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庆娘.基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2(02):79-80.
[2]高淑婷,赵艳婷.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融合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19):225-228.
[3]李自成,刘健,曾丽,等.新工科背景下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