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妇女每到经行之前所出现的后小腹及腰骶部疼痛,甚至难以忍受,严重地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其中有一些患者会伴有面色白、大汗出、畏寒肢冷、恶心呕吐的症状,其伴随着月经周期的来临而发作,属于中医学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根据1980年的全国抽样结果可以得出,痛经的发生率高达33.19%,而其中原发性痛经达到了36.06%,严重影响工作的重度为14%。[1]在汉代张机的《金匮要略·妇 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因为带下和经水不利导致少腹满痛。隋朝《诸病源候论》记载妇人来月经时腹痛是因劳伤气血导致体虚,不荣则痛;受风冷之气侵袭胞络,损伤冲任二脉,不通则痛。概括起来:痛经主要的病机应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其病位在于子宫、冲任。常因为气滞、寒凝、血瘀、湿热等因,导致经血流通受阻,胞脉不畅通,导致少腹出现疼痛;也有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虚弱、肾气不足导致胞脉失养,不荣则痛。中医常常采用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治疗手段对痛经进行治疗,其中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记载的少腹逐瘀汤对痛经具有良好的作用,而针刺也被作为治疗痛经的常用手段且疗效显著。两者常常联合使用,效果显著。
1 方法
1.1文献检索
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
文章采用NCBI的MeSH查找主题词和自由词,并应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针刺、针灸、火针、温针灸、电针、少腹逐瘀汤、痛经,其英文检索词为:Dysmenorrhea、Dysmenorrheas、Pain, Menstrual、Menstrual Pain、Menstrual Pains、Pains, Menstrual、Menstruation, Painful、Menstruations, Painful、Painful Menstruation、Painful Menstruations、acupuncture、Shaofu Zhuyu decoction、Shaofu Zhuyu decoction、Sobokchugeo-tang、SFZYD formulation。检索表达式:acupuncture AND (Shaofu Zhuyu decoction OR Shaofu Zhuyu decoction OR SFZYD formulation) AND (Dysmenorrhea OR Pain, Menstrual OR Menstrual Pain OR Menstrual Pains OR Pains, Menstrual OR Menstruation, Painful OR Menstruations, Painful OR Painful Menstruation OR Painful Menstruation OR Painful Menstruations) AND(RCT 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检索起止日期为数据库建库到2020年10月,文献语言仅采用中文或英文。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1干预组采用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或单纯中药或西药等其他疗法 2研究对象为:痛经患者,但要排除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患者的年龄、国籍、来源不限。3研究类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RCT)。4结局指标:采用《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妇科学教材等标准作为疗效评定的参考指标。
1.2.2排除标准:排除综述文献、相关的个案报道、重复发表的研究、动物实验研究、专家经验报道、疗效评价不明确的文献以及评论、信件、社论的文章、低水平文章、以及信息不完善的文章。
1.3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估
1.3.1提取文献的信息: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实验组,对照组,干预措施,治疗数,Jadad评分。
1.3.2采用Jadad量表研究评分
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的资料进行质量评价。采用两项三分制。具体如下:1随机序列的产生:共 2 分,描述随机分组序列的产生方法且方法恰当的得 2 分,试验中提到采用随机分配方法但是没有提供具体方法得1分,其中没有描述随机或描述随机方法不恰当者不得分; 2撤出与退出:共 1 分,对撤出与退出的病例数和撤出退出理由进行了描述的加 1 分,没有提出患者的撤出与退出事件的文献不得分。
1.4统计分析
RevMan5.4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各研究间要进行异质性检验,当各项研究间无异质性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FE),如存在异质性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RE)。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连续型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表示,同时计算95%可信区间(Cl)。其发表性偏倚使用倒漏斗图进行分析。本研究不需要道德伦理批准,因为这是对先前发表的文献的荟萃分析。
2结果
2.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文献检索一共获取47篇文献,通过上述排除标准排除23项研究,其中通过阅读查找题目和摘要排除:未使用针刺的文献5篇(含两篇英文文献),使用针灸但未联合少腹逐瘀汤的3篇,与本研究无关文献1篇;通过阅读全文排除:未使用随机对照的文献有5篇,信息不完善的文献有3篇,非临床试验研究的文献有2篇,结果指标与本研究不符的文献有3篇,实验组使用西药的文献1篇。后决定纳入24项研究。文献检索筛选流程见图1。
纳入的24篇文献[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中有3篇为硕士论文,其余22篇文献为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其中有两篇文章第一作者为同一人,都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所以全部选入Meta分析,一共24篇文献共纳入了2054例患者。通过阅读全文提取文献的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干预组,对照组,干预措施,治疗数以及Jadad评分。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2.2有效率
24篇文献,报道了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的有效率情况,异质性检验(I2=0%,P=1.00),本研究具有同质性,可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Z=9.60,P<0.00001),Meta分析结果为OR=4.77,95% CI(3.47,6.56),见图2。
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率森林图
2.3文献发表偏倚
RevMan5.4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对纳入的24篇文献,有效率进行分析漏斗图基本对称,检验提示发表偏倚较小。见图3。
图3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有效率Meta分析漏斗图
3讨论
通过对数据库的检索发现,其中少腹逐瘀汤加减对治疗痛经具有显著疗效,主要选用:当归、川芎、赤芍、蒲黄、肉桂、小茴香、五灵脂、没药、干姜、延胡索、制香附等药物。针灸则选用三阴交(双侧) 、足三里(双侧)、子宫(双侧)、关元、气海、脐中穴(神阙穴),太冲、太溪、合谷(双侧)、阴陵泉(双侧)、中极、地机、归来、太冲、血海、次髎、水道、曲骨、内关、等穴位治疗痛经选用较多。本次Meta分析显示,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与单纯使用针刺、单纯使用少腹逐瘀汤、单纯使用西药或中成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有效率更高,通过针刺对于人体气血运行的调节能够祛除外邪,通行气血,在联合中药方剂,温通经脉,活血祛瘀调经,通过对人体气血阴阳的调节及对病理产物的祛除,达到对痛经的治疗效果。这属于多靶点协同调节,在对疾病的治疗中比单纯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疗效更为显著,而且不是单纯的效果叠加这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多途径治疗方法的特色之处。本次纳入分析的24篇文献,共2054例患者,总体来说,目前应用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文献普遍质量相对不高,通过数据库检索发现没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英文文献,且核心期刊文献少。本次纳入的文献当中,其中大多数的文献未说明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极少数文献提及退出情况。在研究设计中,患者的纳入、证型、接受的针灸选穴、辅助治疗、疗程、疗后随访时间、疗效判定标准等也存在一定差异,导致结果评价指标不一致,影响分析全面性。本次Meta分析纳入的文献可以较好的反映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的现状,但是在进行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出现漏检难以避免。为了提供更为可靠的临床数据,实验需经过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规范的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进行验证。通过本Meta分析的结果,为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的显著疗效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 析[J]中国妇产科杂志,1980(15):4.
[2] 刘小军. 观察服用少腹逐瘀汤与针灸配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 [D]. 特别健康,2018(07):255 .
[3] 宁鲁英.少腹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
[4] 王潇 高娜 罗双梅. 少腹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J]. 医学临床研究2018(01)0179 .
[5] 张晓华 方如丹. 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痛经65例 [J]. 中医杂志,2004(05)
[6] 李 蔚 张 娟. 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 [J]. 中医临床研究,2017(25):0021.
[7] 时吉虹. 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效果分析 [J].大医生,2017(08)
[8] 沈海军. 温通针法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 48 例 [J].中医研究,2018(02):0061.
[9] 明红钰. 温针灸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26例的临床疗效 [J]. 中医临床研究,2016(10):0060.
[10] 仇丽丽. 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痛经47例 [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06):0051.
[11] 聂婷 针刺地机穴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
[12] 樊红霞. 针刺加少腹逐瘀汤口服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J]. 光明中医,2017(02):0233.
[13] 巩海亮 贾小红 宋兰英 刘莉宁 徐因针刺加中药少腹逐瘀汤口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医药导报,2015 (12)(a):0114.
[14] 吴根娣. 针灸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痛经 65 例 [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08)
[15] 蒋丹丹. 针灸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J]. 北方药学,2017(03):0074.
[16] 仇丽丽 何天有. 针药结合治疗痛经35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07):0515.
[17] 张炎华 刘文静.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J]. 当代医学2012(22):111.
[18] 谢东风.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J]. 家庭医药,2016(05)
[19] 刘亚平 孙 瑞 侯广云 赵艳梅.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J] 针灸临床杂志,2009(12):0024.
[20] 杨东霞 侯 琳 周忠光 胡妮娜 李红梅 王晓滨 李冬梅 吴修红. 针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5(02):0005.
[21] 赵统兰. 针药联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05):0655.
[22] 龙 菊. 中医药综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疗效观察 [J].中国医药指南,2012(16): 0003.
[23] 张慧珍.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40例 [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02):0110.
[24] 严 欢.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寒凝血疲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D].天津中医药大学,2016
[25] 许 杨. 分析服用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 [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0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