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

牛鹏程

山西泽州县第一中学校,048000

摘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当前,我国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着学生为形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薄弱、史料实证能力欠缺、历史解释错误、家国情怀缺失等问题。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应该齐心协力,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资源,尊重历史事实,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内涵;渗透途径
DOI:10.12721/ccn.2022.15769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发挥功能与价值,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增强历史学习的能力。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涵义

高中历史文化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史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不断累积,学生对不同历史知识的理解,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学习特性。由于有关的内容会涵盖多方面的感情,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老师要保证教学的内容要全面综合,对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索,并通过正确的定位和渗透方式来达到提高高中历史教育的效果。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素养。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学。由于多年的传统教育方式的渗透,使得很多学校难以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在实际的课堂中,很多老师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身上。学生对所学的东西都是盲目地往脑子里塞的,这样就会让学习氛围变得索然无味。学生既无法理解知识的深意,又无法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更无法理解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常常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一直是被动的学习,这种依赖于教师和家长的监督是长期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连学习的动力都没有了。在课堂上,教师的行为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历史教师要采取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素质教育观念作为主要方针。为顺应新时期,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为目标,重点突出青年学生的社会发展,既能让他们更容易地了解历史,又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根据核心素养,设计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设计高中历史教育目标时,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教材的教育知识内容,更要深入理解其核心素养的内涵,并通过各种方法将其结合起来。例如,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历史价值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在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将“资本主义经济在二战结束后的调整以及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相比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以强化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可以增强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达到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

(三)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历史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环境,以阅读思考、分工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时,他们可以合作并提出问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鼓励学生开展团体探索,并进行分工。第二,从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第三,充分整合、判断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第四,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结果。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作报告,并回答其他学生及历史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五,在完成汇报时,本小组的研究报告将与其他小组的报告进行整合、补充、提炼,作为团队合作探究与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之中,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1] 。

(四)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为高中历史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结合高中历史的特定教学内容,创造问题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向积极的“学习”转变。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中,教师必须保证出现的问题具有多样性。通过提问,使学生能够进入问题情境,并被问题所激发求知欲,并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寻求最后的解答。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使他们的历史阅读和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

(五)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高中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情感体育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在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经验和领悟之后,融入情感价值,将其转化为良好的品德。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观念渗透到历史课堂中,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操。例如,历史老师可以将生动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高中历史老师也可以组织班上的同学,根据特定的课程,不同的历史背景,展开角色半阳,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对话。它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和经验,又可以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3]

(六)多元评价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要使学生的基本历史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就必须保证其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并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对话与评估,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在评价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和效果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评价学生能否灵活掌握历史技能,还要评价学生的价值观和情绪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要使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就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应学生实际和历史课程的评价体系[4] 

结语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发展目前正处于探索和构建时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也就是说,把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实际历史教学中,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采取各种具体的方法,以保证学生持续获得成功的体验;唯有通过历史实践的积淀,我们才能达到目的,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光亮,刘莉,刘悦.关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教学思考──以近两年贵州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问题为例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6):167-169.

[2]戴建华,李霞,陈庚 .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适应和掌握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 要》(上)的意见[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04):221- 223.

[3]陶裕,何睦,张华中.基于我国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高考历史试题考查成效分析与建议——以 2019 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为例[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09):103- 105.

[4]周维美,周銮君,黄晓坚.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备考复习——以全国新课程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为例谈选修课复习教学[J]. 福建教学研究,2020(17):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