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药联合心理疗法在小儿多动症患者中的应用

任智星

太原广播电视大学,山西省太原市,030024

摘要: 应用中药联合心理疗法对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效果探析。方法:以某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多动症患儿66例为研究者,采用治疗方案区别为:33例试验组患儿中药联合心理治疗,33例对照组患儿中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多动指数差异尚小(P>0.05),治疗后皆见发生了明显变化(P<0.05),且试验组患儿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中药联合心理疗法对小儿多动症患儿症状改善较单一用药治疗更具有效性。
关键词: 中药;心理;多动症
DOI:10.12721/ccn.2021.157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儿多动症也叫做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多见于儿童群体中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该病属属中医中的“健忘”、“脏躁”范畴,发病和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均有关系[1-3]。又及思虑惊恐等也是该病诱发因素,所以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心理治疗,辅以疗效的提高。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以某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多动症患儿66例为研究者,采用治疗方案区别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前组患儿33例,男孩、女孩分别17例、16例,最小5岁、最大13岁,均值8.2±0.7岁,患病时间最短1年、最长7年,均值4.1±0.3年。后组患儿33例,男孩、女孩分别19例、14例,最小5岁、最大12岁,均值7.9±0.6岁,患病时间最短1年、最长6年,均值3.5±0.2年。将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患儿剔除在实验外,且组间差异值小(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单用中药治疗,处方以天麻钩藤饮为基础方剂予以加减:煅牡蛎(先煎)15g、煅龙骨(先煎)15g、白术12g、益智仁10g、茯神10g、夜交藤10g、黄芩9g、天麻8g、钩藤8g、远志8g、甘草5g以及大枣5枚。水煎取剂量100ml,此为1剂,每天分3次辅用。

1.2.2试验组

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重点是采用正性强化治疗,并辅以负性强化治疗,对父母在孩子教育、日常生活当中错误的方式进行纠正,消除错误的教育方式,①强化法:对患儿积极的行为予以表扬、鼓励,并采取适当的物质奖励法;②消退法:在患儿有消极行为时可以先不理睬,再通过延迟物质奖励法帮助患儿尽量控制其消极行为的发生;③游戏法:在心理疗法当中加入游戏方式,不仅能激发患儿的兴趣、也会提高其积极性,使用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方式提高患儿的注意力、锻炼其社交能力。

1.3指标评价

在治疗前、后两个阶段分别采用多动指数对患儿多动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4]

1.4指标值检验

数据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2.0,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指标,予以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P<0.05表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多动指数差异尚小(P>0.05),治疗后皆见发生了明显变化(P<0.05),且试验组患儿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表1:

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多动症表现的变化(x̄±s,分)

截图1736844737.png

3讨论

目前对于小儿多动症疾病的发生尚未明确其机制,但大都认为主要和神经病变有关,另外也是多因素参与带来的综合影响:遗传、环境、家庭、心理等等[5、6]。小儿多动症患儿的表现主要有:注意缺陷、活动量变多、行为易冲动、有学习困难、神经功能异常发育和品行障碍[7]

临床对于小儿多动症的治疗并无特异药物,中医认为由于肝阳偏旺、虚阳上浮而诱发多动不安、兴奋不宁等症状,本文采用的天麻钩藤饮作为基础方,其中天麻、钩藤合用有清热、降火之效;龙骨、牡蛎可镇肝潜阳;黄芩、茯神、白术等药兼益气、健脾、泻火、安神等功[8]。另外心理疗法与药物同用,本试验结果表明效果更佳,更易于改善患儿多动症状。分析而言,在传统治疗认知中,药物治疗多被认为是治疗多动症患儿的最佳方案,虽然通过药物确实可以从临床症状上来改善患儿,但是却不能解决患儿根本病症所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对该病的认知度不高,很多家长并未足够认识到患儿性格、脾气或是智力等问题,因此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因为多动症患儿没有很好的自控力,所以在和父母、朋友的基础上很容易发生重读,传统文化当中人们习惯了是把孩子的所作所为归于父母教育不当,所以很多多动症患儿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表现会感到愤怒、焦虑,导致家庭冲突频发,而这不仅会给患儿行为造成过激反应,也不利于对其疾病的良好治疗。心理疗法辅用目的在于增强患儿家长对多动症治疗的认知,并保证以宽容之心对待患儿,为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使治疗疗效更为稳定和持久[9]

根据以上可知:中药联合心理疗法对小儿多动症患儿症状改善较单一用药治疗更具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革.小儿多动症的中药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175-176.

[2]刘巧玉,郭俊峰,温芳芳.心理联合药物治疗对小儿多动症改善及对父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8):1197-1200.

[3]冯璐,王琳琳.中药联合心理疗法在小儿多动症患者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6):1246-1247.

[4]李年,宋彩云.心理护理干预对多动症患儿智力水平改善的观察[J].贵州医药,2018,42(11):1404-1405.

[5]孙小龙.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和家庭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6):62-63.

[6]蒋会莉.黄甡教授治疗小儿多动症经验总结[J].光明中医,2019,34(21):3250-3252.

[7]朱吕群,陈朝明.陈朝明“通督益髓法”治疗小儿多动症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7):1392-1395.

[8]李芸,薛征.银翘散治疗小儿癫痫及抽动多动症经验采撷[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6):852-854,888.

[9]赵玉敏.小儿多动症中医分型论治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1):125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