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议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对历史教学策略的引领

张涛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中学,572600

摘要: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和内容是直接为教育目标服务的。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便学生能够提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本文针对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教学有效性做出了进行一步探究,对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构成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课程标准;学科素养;功能;历史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8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学生的素养能够将学生的品格以及能力等进行综合体现,在当中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要求对学的学习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以便学生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因此,历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思维习惯等,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便能够在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一、历史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功能体现

回归历史教学的本质,以智慧立意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历史基本结论的基础上,慎思明辨,推陈出新,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生成自己的人生智慧,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使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平坦,这才是历史教育教学的本质,也应是我们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1、教师必须学习和研究新课标,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层次

中学生理想的历史学习应包括:了解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结论、生成历史智慧三个层面。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历史结论是人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所作出的一种总结性认识,主要包括对性质、意义、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

2、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 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来培养学生。

对于这些素养的养成,是对历史知识、学习方法、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的综合展现。因此,在高中的日常授课中,在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科素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区别度进行展现,还要对三维目标的综合化以及新的教育改革要求相符,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展现,以便对现时代的教学目标进行满足。

二、历史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生成的基本路径

中学生理想的历史学习应包括:了解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结论、生成历史智慧三个层面。

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历史结论是人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所作出的一种总结性认识,主要包括对性质、意义、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历史智慧则是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慎思明辨,推陈出新,从纷纭复杂的历史知识中总结出闪耀真理光芒的历史经验。

1、准确定位教学内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对教学内容准确定位,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大势,将具体的教学内容置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中。

2、正确梳理内在逻辑(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及当时的历史进程进行客观梳理,明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关系,厘清相关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关注重要历史人物(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历史是人创造的,我们学习的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因此不应该只见其事不见其人。应围绕教学目标(当然包括智慧目标),关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相关重要人物的活动,了解其思想、行为与当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4、理清基本历史概念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反映历史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因此,历史概念是理解历史的钥匙。教学过程中,既应对相关史论概念如社会结构、阶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进行讲解,又要让学生对相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文献、典章制度、历史遗迹等基本历史事物形成简明清晰的史实概念,创设历史情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必要的历史细节,为他们打开历史的大门,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感悟。

三、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教学有效性策略

1、教师高远的学科课程立意

历史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因素,是展开教学活动的主体,更是对历史学科素养进行贯彻的实施者。因此,历史教师所展现出来的学习素养,对学生的学科素养高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

2、教师扎实的史学功底与历史领悟能力

在高中的日常授课中,在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科素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区别度进行展现,还要与新的教育改革要求相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展现,以便对现时代的教学目标进行满足。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还需要较强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领悟能力。

3、教师以历史智慧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历史学科知识,可有效对学科素养进行培养。其中,教师应用的各项教学活动是对学生学科素养进行培养的有效途径,历史学科知识本身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对新的教学目标以及理念进行制定之后,教师要结合相关教学活动,将历史学科的素养培养融入其中。教师还要对教学环节进行设置,把控好教学的整个过程, 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将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明确。

4、恰当的选材和合理的教学方式

历史靠死记硬背知识点或“从结论到结论”的教学是永远无法真正获取的。

我们教师是历史的先学习者,历史智慧的先得益者,我们要以这样的身份,紧扣教学立意和教学内容搜集选取具有权威性、说服力的历史材料,或细节铺陈,或主流拨引,或提问引思,用史实说话,让历史发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课堂上,我们教师多做学生学习、思考的铺垫者、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分享者,给学生以思索的空间,为学生搭建分享的平台。

5、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一起思考、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使课堂变成思考的课堂、民主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智慧的课堂。

总之,高中历史有着非常强的教学作用,利用教材当中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历史学科素养,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以及历史解释等素养进行培养。因此,教师要对当前国家制定的教育改革方向给予明确,对改革的方法和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以便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与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此外,教师要应用现代化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策略[J].文教资料,2017(29):235-236+199.

[2]高月新.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新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