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

李长岭

黑河市药品检验和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黑龙江省黑河市,164300

摘要: 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今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也是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1.1572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应用紧密联系,体现了整门课程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但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需求。

1视频讨论结合翻转课堂

规范化操作视频对于保证在线实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线直播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规范化实验操作视频,申请发言或在评论区留言,找出该实验操作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注意事项,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及归纳小结。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发起投票,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作答,投票功能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投票功能还起到了随时考勤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实时在线听课情况及听课效果。同时针对在线授课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程团队也进行了错误操作视频的设计及录制,要求学生观看错误操作视频后,按照课前分组进行小组在线讨论,申请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结果。通过视频找错,充分调动了学生在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学们发言的积极性高,而且观看视频也非常认真仔细,大部分小组都能发现视频中的错误点。同时通过错误操作的查找,一方面提高了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实验中关键环节及规范化操作的印象,有助于后期线下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

2开展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实验

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验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例如:可开设双黄连相关剂型的综合性实验。给定学生处方,结合我校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对处方中药物金银花、黄芩、连翘进行鉴别。再让学生自行设计剂型及制备方法,教师审核方案后,学生再进行制备。最终再通过中药制剂分析实验课程中双黄连制剂质量检查实验,进行相关制剂的薄层鉴别、含量测定以及制剂通则检查。这样能够让学生较为系统的了解中成药从生产到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使其认识到中药药剂学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明确中药药剂学在中药学学科中的重要性。由此可提高教学质量。

3增加教学手段

以某高校为例:目前实训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即由老师主讲、学生听讲的方式。老师通过现场教学、亲自示范并讲解。但这种方法以老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相对而言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全部功能基于PPT和微信,轻量易用,操作便捷,功能强大且使用方便。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创新的师生互动(弹幕、随机点名发言、课堂红包等),快捷的课上测验(可随时、可续时、随时讲、随时测),完善的作业题型(主观题、客观题、投票题、拍照上传、语音回复等不同作业需求),全景的数据驱动(对课前-课堂-课后每一步进行教学数据分析),因此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取得较好成效。课题组曾将“雨课堂”应用到《中药药剂学》的理论课堂教学中,发现在“互联网+”背景的大环境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于移动设备上运用“雨课堂”,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消除了单纯面授教学的枯燥和厌烦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因此,药剂学实训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雨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是可行的。具体做法如下:(1)在“发布公告”模块上,课前上传实训内容和大生产视频,让学生对实训课程先有个初步了解;(2)在“创新的师生互动”模块上,对学生进行随机点名回答问题,也可通过弹幕进行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3)在课堂上,教师讲课的同时,可随时测试学生,了解他们对关键操作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上课节奏。

4课后

采用教师微课和学生微课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设计的微课以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中反映的共性问题为微课设计要点。如在项目导入时,教师设定的问题为“将自行选择的中药处方制备不同类型的颗粒剂”,由于没有规定药物制剂的原、辅料种类及原料药的应用状态,因此,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药原材料有中药粉末、中药浸膏和中药干浸膏等,选择的辅料也没有充分考虑原料药的特性。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忽略原、辅料性质的不同给软材制备带来的影响,导致制备的软材或松散或过硬,针对这个问题,在收集学生软材制备视频的基础上,分析原因,给出解决办法,作为课后微课教学内容。学生微课作为实验过程的补充资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反思。学生微课设计以本组颗粒剂制备操作的全过程、实验结果和现象、实验反思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实验反思为设计要点,其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通过现场和非现场两种方式进行展示,现场展示为利用课堂10~15min的时间请1~2组同学,展示本组制作的微课,完成实验反思。非现场学生将制备的微课放在微信群及班级qq群内,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无论是现场展示还是非现场展示,均需要对学生微课进行评价,其成绩由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组成,各占50%,这部分成绩纳入平时成绩。

5完善考核形式及内容

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能让教师更加真实、高效地掌握学生对于整个实验课程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教师还可根据考核的结果,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作出改进。这对于提高中药药剂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考核方式可沿用平时考核加终结性考核的方式进行。将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引入平时考核,以学生的考勤情况、实验作风、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记录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进行改进。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严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有积极作用。终结性考核采用理论考试及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考试选用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操作点进行笔试,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能力。实验操作考核采用教师设置操作考试题库,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操作考核,以实验过程及最终的成品进行评分,考察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及制剂操作的能力。

结语

医药行业相关科学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社会对创新应用型的药学专业人才求贤若渴。各大高等院校加大了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力图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中医药实验教学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开设的重要课程。实验课程作为中医药院校药理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特点为应用范围广、实践性较强。实验课程能够与其他药学专业课互相融合,对药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闻宇,王立,任君刚,等.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应用实践[J].广州化工,2018,46(15):179-181.

[2]刘杰,郭江涛,刘耀,等.《中药药剂学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初步探讨[J].山东化工,2019,48(13):198-199.

[3]王英姿,杜守颖,吴清,等.参与式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04):958-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