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育中运用红色文化的策略

​颜士军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第四中学,165000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及历史思维,以促使学生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形态的历史事件有清晰认知,并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本文就红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有所增益。
关键词: 红色教育;历史教学;运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9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红色教育即指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期所形成的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发展史,也是新中国历经磨难诞生的一段系统而完整的史实,组成了我国现代史中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红色教育不仅在战争时期发挥出强大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在目前国家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同样具有宝贵的教育价值,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铭记这段光辉历史,引导学生在红色教育中形成自主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一、红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积累,并对外界事物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对事物及史实形成了一定的辨析判定能力,以及在社会中应当恪守的道德准则,应当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高度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但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健康价值观的冲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三观带来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适时融入红色教育,引导其对当今社会的多元化思想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定,有助于巩固学生在以往教育中所形成的德育观,努力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品格及健康人格的人。

二、红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开展红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优秀人格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成长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期间包含着一段段可歌可泣历史事件及英雄事迹,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红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动、感染力强的德育教育的有效教材。教师需要充分借助并挖掘教材中的史实资源及人格教育资源,展开红色教育,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完善及爱国主义情怀感召,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达到红色教育目标。中学生因其年龄及心理特点,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发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那一段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史实及英雄事迹,会激发起他们对英雄前辈的崇敬之情,也会激励他们承继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强大动力。如在红军长征时期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和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诗篇,革命烈士江姐、董存瑞、黄继光等无数英雄为革命事业英勇赴死的气节代表着他们的信仰,对中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改教日月换新天,领袖们的革命传奇及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及感人的事迹,都会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教育,激发起他们努力学习建设强大祖国的内在动力。

(二)在历史教学结合红色教育中感知历史

中国革命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中,有着无数仁人志士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事迹与品格、他们的精神与信仰感人至深,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需要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转变传统的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借助多种资源和教学方式进行红色教育,充分挖掘出红色文化中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及其感人事迹,带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与触动。如,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中,可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北平无战事》《董存瑞》等影视剧,以及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英雄纪念馆等,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历史,受到生动的教育。如通过观看影片《杨靖宇》,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中全面了解杨靖宇为民族解放事业艰苦奋战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光辉事迹,强烈感受到关于革命的信仰的力量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激发起他们内心对英雄人物的景仰之情和努力建设新中国的远大抱负。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革命题材影视作品,还有助于将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拓展,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情境,产生强烈的心灵震动。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结合我们当今的生活,思考战争时期从领袖到普通百姓的思想情感、理想信念及感人事迹,使其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正是源自于革命志士牺牲自我成就民族大义的高尚情操。通过这种红色教育模式,有效激发学生产生承继先烈遗志的爱国之情与报效祖国之行,并直观认识到作为祖国的建设的后辈,应当发奋学习,报效国家,用自己新的奉献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自身所应承担起的历史责任感。

(三)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接受红色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的传播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创造了便捷的条件,使得红色教育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使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得到有效拓展,也为红色教育提供了多种渠道与方式,促进红色教育的质量提升。如,可从网络上下载各类关于红色教育的内容,并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看完教学视频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就教育的内容以及所受到的内心触动展开讨论,使学生从红色教育中接受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与信念的熏陶。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且需要随着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涵,以充分发挥历史教学教书育人的职能。这是对历史学科特点的体现,同样符合社会及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及形式,更好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红色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学生的革命历史及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时事展开红色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铭记这段光辉历史,引导学生在红色教育中形成自主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思想内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庆华.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20(01)

[2]吕东波.“红色基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浅析——以江苏泰州为例[J].天津教育.2019(08)